“首輔大人,乾爹讓我給你帶句話,主上衝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
魏廣德緩步往回走,不過值房裡太監那特有的公鴨嗓穿透力還是很強,一字不差聽進了魏廣德的耳朵。
雖然心中微驚,但他腳步還是沒停,只是看似漫不經心的回到自己值房裡。
進入屋子,魏廣德腦海裡還在迴盪那句話,“主上衝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
什麼意思?
魏廣德並沒有想明白馮保為什麼要對張居正說出這樣的話,實在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老爺,茶水涼了,我給你換了一杯。”
在魏廣德坐定後,蘆布跟著他走進來,端起面前的茶水說了句,轉身就出了屋子。
看到蘆布離開的背影,魏廣德才後知後覺,理順了那句話的意思。
是的,看到蘆布,魏廣德一下子就想到了之前蘆布說的蓮池,再想到知道蓮池的白蓮和翰林院的白燕子,不是都被張居正送到乾清宮去了嗎?
“呵呵”
想到這裡,魏廣德一下子反應過來,馮保讓人傳話是在訓張居正,莫名其妙給小皇帝送什麼小玩意兒,容易讓小皇帝因此玩物喪志。
在嗤笑了張居正自作多情之後,魏廣德忽然又意識到什麼,隨即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不由得喃喃低語道:‘馮雙林這是飄了啊。’
“老爺,你說要什麼茶?”
這當口,蘆布端著新泡的茶進來,就聽到魏廣德說什麼“飄”,他下意識以為魏廣德不滿意他給泡的龍井,想喝其他什麼茶。
這年頭的茶名,名字都取得非常有文化有內涵。
值房裡有幾款南方獻上來的茶,就是叫什麼“飄”。
“沒有,你下去吧。”
魏廣德收回思緒,對著蘆佈擺擺手,讓他下去。
等蘆布狐疑著走出值房,魏廣德才又開始思考起來。
現在的張居正是以相權代行皇權,可內相馮保居然派人對張居正訓話,這其中是什麼含義?
外廷首輔和內廷提督太監,在朝中被稱為內、外相,馮保今日的舉動,可不是就在向張居正示威,表示自己的內相地位應當在外相之上。
要比較明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和內閣首輔誰的權力最大,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明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稱為“內相之首”,內閣首輔稱為“外相之首”,比較這兩個職位誰的權力最大,也就是比較明朝內廷和外廷,誰的權力最大的問題。
內閣起源於明成祖朱棣時期,最初內閣大學士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
但隨著時間推移,內閣大學士逐漸參與決策,並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時期獲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權力。
到明世宗時期,內閣首輔的權力已經非常大,能夠壓制六部,甚至與宦官合作執掌大政。
內閣首輔擁有票擬權,即起草詔令的權力,但必須依賴宦官送達批紅,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完全獨立行使權力。
掌印太監,即司禮監掌印太監,雖然被稱為“內相之首”,但其權力主要來源於皇帝的信任和授權。
掌印太監負責批紅,即對內閣的票擬進行審批,但實際上並不參與決策過程。
他們的權力更多是形式上的,依賴於皇帝的信任和內閣的支援。
討論誰的權利更大,就得搞明白明朝這個歷史上最為特殊的朝代。
有一種說法,明朝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皇帝,唯一能夠拿得出來說的,也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z之後也就是明成祖朱棣還能勉強拿出來說一說。
從朱祁鎮開始,明朝的皇帝就不像樣了,此後的每一個皇帝,都有許多非常荒唐的事情。
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天啟皇帝都是多年不上朝,萬曆皇帝甚至三十年不上朝。
但就算明朝皇帝都不像樣,但明朝的江山在很長時間裡,依然非常穩固。
這其實也說明,明朝權力最大的,還是皇帝。
因此,我們在討論大臣們的權力哪個最大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討論皇帝最信任誰的問題。
皇帝最信任的,權力就最大;皇帝比較提防的,權力就有限。
內閣的產生,實際上就是皇帝提防大臣權力過大的結果。
明朝的內閣首輔,是在明英宗第二次當皇帝的時候產生並定型。
明英宗還算是比較能幹的皇帝,但是從朱見深開始,皇帝就越來越不喜歡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