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矛盾(1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有礦。”

李如柏雙眼放光說道,老哥說了這麼多,他也不是笨蛋,自然就想到了。

“哈哈.....”

李如松大笑著點點頭,繼續說道:“這次你出去,順便查查附近那裡出產寶石,儘快控制那些礦場。

你要知道,大明的那些礦山都是朝廷的,因為需要才會允許開礦,產出也多是朝廷自用。

像寶石礦這種,還沒人聽人說過。

只要咱們能搶先佔下緬甸的寶石礦,還有那些出產金銀的礦山,那可不就有源源不斷的財富進賬。”

“對對對,還得是大哥看的遠,我這就帶人出去把礦山佔了。

指不定還有多少人惦記這些礦山,就雲南那邊就有不少商人每年都往這邊跑幾趟,怕是早就在打這些礦山的主意了。”

李如柏這會兒也有些急了,雲南那幫坐地戶,怕是早就對緬甸的這些資源眼紅得緊,只是礙於緬甸有自己的王朝,自己的手伸不進來。

以後,這裡成為大明的土地,那幫人肯定要拾掇著沐王府那邊想辦法過來搞礦的。

誰想要吃獨食,肯定繞不開雲南的土皇帝沐家。

就算現在緬甸的土皇帝成了他們李家,可也不能和沐王府鬧得太難看。

唯一的辦法,就是搶在沐家前面把這些礦山搞到手。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就是這個道理。

大明從立國開始,對於開礦的總體政策就是禁礦,因為在朱元璋看來,開礦的利潤可比種地高太多了。

要是執行民間開採礦山,那大家都為了利益奔著挖礦去了,誰還會安心種地?

而且,開採礦石許多時候還會損害農田,和他的基本理念相悖。

大明,終究是以農業為本的國度。

最起碼,朱元璋是這樣想的,所以對於工商業的政策,和禁礦政策一樣,都是偏向於保守。

除了開國那段時間因為需要商品流通,短暫支援了一陣子,之後就以戶籍的理由開始大肆限制。

只是限制,不是完全禁止。

因為朝廷也需要商人溝通市場,販運貨物滿足百姓的基本需要。

對於開礦,一般都是以朝廷為主導,朝廷需要什麼就開採什麼,並不以獲利為主要目的。

民間開礦也多是鐵礦為主,生產農耕器具,限制頗多。

當然,雖然朝廷禁止民間私自開礦,但面對礦山的暴力,地方上許多時候都選擇陽奉陰違,私下裡偷偷開採。

而之後的明朝歷代朝廷,也大多支援朱元璋的理念,特別是擔心礦工聚集而生出事端來。

明朝時期的礦業和現今的礦業最大不同在於,安全性非常低,礦難風險遠高於現今,所以當時從事開採礦業的人普遍被視為豁出性命的亡命之徒。

比如明末遼東亂起,經略熊廷弼就非常排斥招收礦工。

他認為礦徒們窮兇極惡、唯利是圖,難以馴化管理成軍,還容易惹出禍端。

這點,就和戚繼光的理念完全相悖。

戚繼光更看重礦工的兇悍脾性,再有相互的協同性,可以讓他設計的軍陣能夠相互協調運轉,造成最大的殺傷力。

可以說,各人對此有各人的看法。

戚繼光知道礦工兇悍,但都是為了財,所以以利誘之。

而熊廷弼則只看到礦工桀驁難馴,所以就完全排斥他們。

在他眼裡,這樣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維護利益必然會抱團抵抗朝廷的管理、封禁,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而在歷史上,從明初到明末,礦工鬧事就屢禁不止,例如正統年間爆發的葉宗留、鄧茂七起義就是朝廷為解決財政問題開礦引發的礦工作亂。

此後成化朝、嘉靖朝均為解決財政困境而復開過,但是都因為礦工騷擾而再次禁絕。

所以到了萬曆朝,官員們總體來說依舊反對開礦,畢竟在他們眼裡那就是個容易引發時段的地方,如果禁礦就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有這種思想存在,所以他們反對反對開礦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下面一些地方私自開礦,其實還真多和朝中大臣關係不大,也多是下面人在做。

當然,他們禁礦,還有一個比較敏感的事兒,那就是礦稅,說起來也是屬於大明朝的工商稅。

不管是成化朝還是嘉靖朝,亦或者後來鬧出巨大風波的萬曆朝,朝臣們,特別是南方的朝臣們最敏感的其實就是擔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