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大明廣東,然後是福建、浙江”
俞大猷手指點在海圖一角開始給李如松講解起來,“從廣東出海南下直奔呂宋,補給後走舊港,穿過滿次加海峽就能到勃固”
俞大猷把整個海上旅途告訴了李如松,而李如松也是第一次知道大明之外還有如此遼闊的土地,特別是海洋,對李如松的衝擊是巨大的。
“這裡是緬甸,那這裡是哪裡?”
李如松對遼東地形比較熟悉,可是對西南,他以前看到的都是明緬邊境,而對周圍是完全陌生的。
“那是暹羅、寮國,這裡是安南。”
李如鬆手指指著的地方,就是東南亞,於是俞大猷又把這些國家,還有那些海島上的王國也都和李如松好好說了說。
“你說舊港也是我大明的疆土?”
聽到俞大猷提及舊港,李如松覺得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來。
畢竟,這塊飛地對於大明人來說,實在是太陌生了,都百餘年沒有關注過那裡。
“舊港之前百餘年就脫離了大明,在下西洋完全停止後,舊港就被外藩佔據。
這次我們也是奉旨巡邏舊港,重新將其納入我大明版圖。”
俞大猷頗有些自豪的說道。
“提督大人,大哥,你們在看什麼?”
俞大猷和李如松看著面前的地圖,李如柏剛完成清點任務,過來是看到了。
不過李如松沒有回答,只是擺擺手,示意他不要管,但是眼睛就沒離開這份海圖。
李如柏無奈,但還是開口小聲說道:“箱子裡的財物已經清點完畢,我讓他們封箱。”
“好。”
這次,李如松總算給了回答。
“提督大人,這邊有事那裡?”
“榜葛剌。”
李如松指的位置,也就是後世的孟加拉,此時還是孟加拉蘇丹國,大明稱其為榜葛剌。
俞大猷統領水師,雖然朝廷還沒有讓他們繼續往西航行,到訪三寶太監到過的地方,但他還是經常看海圖,熟悉西面那些國家。
“榜葛剌國家不算大,它的西面還有個龐大的國家叫印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竺。”
俞大猷繼續說道,“不過朝廷沒有旨意讓我們繼續西行,所以這次緬甸之戰後,我們就要返航。
屆時,我會在勃固和達貢留下一支船隊,巡邏保護緬甸沿海。”
對於這支水師是否要接受李成梁的命令,朝廷並沒有明確旨意,所以俞大猷也沒有多說,還得回去後上奏此事才能定奪。
如果將其納入緬甸衛所,自然水師就會被劃撥給緬甸。
但是也說不好,魏廣德明顯是打算讓水師脫離衛所,或者說陸師,單獨成軍的。
“倒是,水師還有萬餘戰兵,都會進駐勃固和達貢。”
俞大猷開口說道。
“提督大人請放心,此兩城暫時由水師兄弟們駐守就是,我們上奏朝廷,等朝廷有了決斷我們再執行。”
李如松很乾脆,他倒是對這兩城沒有放在心上。
之前和俞大猷商議時,俞大猷就提到這兩個海港城市,水師需要駐軍,水師的戰兵也會進駐。
其實,潛意思就是暫時不希望李如松派兵馬進城。
畢竟,一個城裡出現兩部人馬,很容易發生摩擦惹出禍事來。
明軍窩裡斗的本事,不管是俞大猷還是李如松都是心裡清楚得很。
說起來,似乎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存在這樣的矛盾,三軍之間為了爭奪國防資源,大多相互不對付,無出其右。
現在大明的水師其實也沒有完全脫離衛所,但是明朝衛所之間的矛盾,其實也是存在的。
這些細節,都是魏廣德早前沒有考慮到的,也只有下面發現以後上奏,最後由兵部拍板確定制度。
這其實很重要,特別是戰時,誰聽誰的命令。
現在,李如松就是表明在朝廷明確以前,他不會派兵接管這兩座城池的城防。
這裡面,自然也是因為不管是李成梁還是俞大猷,背後都是站的同一個人,下面內鬥的話,上面就不好看了。
“對了,提督大人,我看這海圖,如果水師走這裡繞行,是不是更快,距離更短?”
李如松指著安南和暹羅沿海問道。
俞大猷明白李如松的意思,笑道:‘確實,如此走距離最短,時間也會更少,不過缺乏補給點,航行風險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