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的開支有點大了。
明朝時期的驛站系統是一個龐大的通訊和交通網路,對於國家的治理和軍事通訊具有重要意義。
驛站的運營和維護需要大量的經費,這些經費主要來源於國家財政和地方人民的賦稅。
每個驛站的經費一般是按驛站的大小、人員和車馬的多少來供給的,用於驛站物資的補充、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維護,以及驛夫酬勞的支付等。
此外,明朝的驛站改革和制度調整,如馬匹食量的增加和人員配置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驛站的運營成本。
“善貸,你這門生意,怕是不賺錢,還是虧錢。”
就在張居正思索驛遞事務的時候,馮保忽然插話進來道。
魏廣德看向馮保,有些不解。
“雖然民間有書信需求,但又有多少?親族多在一個地方居住,那裡需要書信聯絡。
至於需要書信的,也即是官員和商賈,他們有的是渠道傳遞書信。
至於你這次,不過是恰巧遇到沒有商人往返罷了。”
馮保解釋道。
其實,馮保的說法也不錯。
大明現在的制度,就是把百姓限制在自己的家鄉,一般來說並沒有書信往其他地方傳遞的需要。
不過大明也堅持移民,其實許多宗族因此也分散在全國各地。
所以,對於馮保的話,魏廣德搖搖頭,就把魏家分支,一部去了遼東,一部去了大同說了出來。
,!
“透過兵部幫忙查詢,當年去遼東的親戚已經有了訊息,不過大同那支卻因早年戰亂沒了資訊。”
魏廣德開口說道,“若是有書信聯絡,他們也就可以給江西書信一封,也就不需要費勁尋找了。
雙林兄說民間沒有這需求,少是確實,但未必沒有。”
“善貸所言極是。”
張居正接話道,不過此時他考慮的不是魏廣德提出的開發民間驛遞,而是思考改革驛遞,降低運營成本。
“早先朝廷向遼東和西部移民拓荒,這許多人已經和本家失去聯絡多年,如果朝廷驛遞能夠提供便利通訊的話,想來他們還是有需求的。”
張居正都這麼說了,馮保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含笑點點頭
“善貸,你提到的驛遞的事兒,在我看來,正是個好方向。
誰能想到,驛遞一年的開支已經超過三百萬兩銀子了。”
“什麼?”
馮保第一次知道朝廷的驛遞這麼費銀子,三百萬兩,可不是個小數字。
朝廷每年的收入,全部加起來也不過相當於幾千萬兩,驛遞都快相當於其中一成了。
當然,馮保也清楚,其中朝廷負擔的少,大頭還是在地方。
但這筆支出也不得了哇。
魏廣德不知道,他想開啟辦民間郵遞,方便百姓聯絡的法子,在張居正的一番操作下,竟然變成了一場改革。
明初,朝廷的驛站使用非常嚴格。
但是到現在,已經出現巨大腐敗的現象。
此時的張居正雖然依舊醉酒,但心中已經在盤算制定新的《給驛條例》,對勘合的發行和管理以及驛站的使用規定了新的章程。
看到張居正都找魏廣德問計,馮保這會兒眼珠子一轉,也跟著小聲問道:“善貸,你看內廷二十四衙門,是不是也該改改?
外廷都說內廷慣會花錢,卻從不找錢,可內廷本就是為陛下服務的,哪裡能夠經營賺錢。”
聽了馮保的話,魏廣德直接搖頭,“內廷的事兒,還是雙林兄去想辦法解決吧,這不是我該插手的事兒。”
“你呀你”
馮保聽到魏廣德這麼說,只好用手指點了點他,也沒在多說什麼。
“善貸,除了驛遞,戶部還有什麼可以改的。”
就在這時,張居正也接著馮保的話頭問道。
“戶部,寶鈔提舉司就可以裁撤或者做其他的事兒。”
魏廣德想都沒想就說道。
:()隆萬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