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一律》這本書。他回答牛金星道:“愚以為,王儀賓還是儒家弟子,不過就是在思路上比較偏重荀子之論。”
同樣讀書很快,已經看完了所有的材料,準備開始看第二遍的顧君恩則說道,“在下倒是覺得王儀賓志向甚偉。單是這兩部大作,雖然言辭粗鄙,文字不堪入目了些。但是,其言卻有總百家而成一論的意思。”
顧君恩的話得到了牛金星和宋獻策的肯定。他們都覺得王書輝和復興會的思想上,雖然罩著一層尊崇荀子,推崇復興“井田”的外衣,但是他們都覺得王書輝和復興會的思想,從根本上和目前作為主流思想的心學理學,都有根本的不同。隱隱約約之間,他們覺得王書輝的思想,是在根本上反對目前的主流意識形態的。
但是,作為讀書人,看著書裡和材料中大量使用的“聖人之言”和“學界共識”作為理論支撐的論據;面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完美自洽。他們甚至覺得,很多他們覺得很不舒服的,比如把荀子說的“性惡”學說,也就是人類的本性,等同於動物性的達爾文進化論思想,他們都很難拿出一個有效的說法來進行反駁。
畢竟,作為封建社意識形態主流的程朱理學,也在強調“存天理,滅人慾”。如果人類的本性不是惡劣的,低階的,那麼為什麼還吵吵著要“滅人慾”呢。
至於王書輝在一切書稿和材料中都在強調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程序”的唯物史觀。在祖先們從“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的事實面前,在那些上古先賢們像工程師一樣,發明創造了人工取火方式、建造房屋、發明漁網、燒製陶器、創造文字等的普遍成就的現實面前,更讓他們覺得,這種觀點合理自洽的不容反駁。
對於他們三個人來說,唯物主義的思想,無論是辯證唯物主義還是歷史唯物主義,雖然有很多細節上的思想和主張他們不太同意。但是,看完了王書輝的思想之後,他們在認識上也產生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王書輝的思想,是在“總百家,而成一論”,這成了三個年輕讀書人的共同認識。
無論是顧君恩、宋獻策還是牛金星,他們對於王書輝和復興會的思想主張,都認同其中大部分的內容。
但是,他們對於復興會的“復興井田,土地公有”為土地政策,以《萬物一統律》和《萬世歸一律》為指導思想。推崇“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的“禮”“法”思想的思想綱領,他們卻從他們自己天然的、下意識的階級本能上,覺得非常的不舒服。
特別是復興會“復興井田,土地公有”的土地國有制主張。這個主張讓他們沒辦法在明面上進行反駁(儒家嚮往三代之治,認為井田制是理想的土地制度)的同時,又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地主階級,而使他們從本能上感到了一種粗暴的冒犯。
可是,在隨後的到復興會的基地村中進行考察參觀的活動中,他們又不得不承認,復興會的土地政策對於百姓來說,是有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這種思想道德的認同和階級本能的衝突,在他們與王書輝見面之前,一直是他們主要的思想狀況。
不過,隨著他們對王書輝思想理論認識的不斷深入,隨著他們對復興會的農場、養殖場、各種工廠和軍隊的參觀考察,他們倒是有種步步驚心的感覺。
特別是他們在王書輝在外地的指示同意後,參觀了復興軍的日常訓練、實彈射擊和模擬演習之後,他們甚至產生了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他們對於王書輝的認識,已經從“王儀賓所謀甚大”逐漸的上升到了“王儀賓有造反自立之心”的階段了。
看著復興軍密集整齊、如指臂使的佇列訓練;看著天天進行的,硝煙四起、威力驚人的步槍密集射擊的實彈訓練;再看到,原來招攬自己的司馬峰大官人,一船一船的往王府鎮倒騰著各地的難民流民。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都產生了一種上了賊船,進了賊窩的後悔感。
這種感覺,在司馬峰把他們的家小全都送到了王府鎮,復興會立馬就給他們的家人安排了高標準的生活條件之後,達到了頂峰階段。一時間,他們都有種想要跑到衙門去出首告密的衝動。
不過,在他們在復興會幹部的帶領下,像遊逛自家花園一樣,到枝江縣縣衙進行了拜訪之後,他們就產生了一種有些絕望的感覺。
。。。
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
經過幾天的對復興會的參觀考察,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的心路歷程,可謂是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