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
最開始,全面接觸王書輝和復興會的思想綱領等各種檔案的時候,他們還認為,王書輝是一個熟讀詩書、總領百家,有“總百家而成一論”的偉大學術抱負的讀書人。
等到他們參觀了復興會的各個生產部門的時候,看到成片成片水利設施完善,生產規模巨大,生產手段專業化的農業和工業部門之後,他們又認為,王書輝是那種精於“法墨之道”有“陶朱之能”善於聚斂經營的大豪強、大財閥。
可是最後看到,幾千人穿著統一制服,使用先進武器,每天訓練不休,表現出在他們這些讀書人眼裡難以置信的作戰水平的復興軍部隊的時候,他們心裡一起“咯噔”一聲,一致認為王書輝是要揭竿造反。
雖然搞不清楚,作為郡王女婿、郡主儀賓的王書輝,為什麼會搞這種,砸自己的鍋、摔自己的碗的,看起來難以理解的造反。但是他們也都明白,自己已經是不小心上了賊船了。
等到復興會把他們的家人都接到王府鎮安置好了的時候,他們都產生了“被逼從賊”的絕望感。
說起來,他們的這些情緒也是很正常的。
要知道,這三個人後來雖然都加入了李自成的造反勢力。但是,他們也並不是天生的就具有造反的精神的。
作為地主階級的一員,作為封建讀書人,如果不是看到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岌岌可危的狀況,看到李自成的造反軍席捲中原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