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3 / 4)

君主之網羅,次沖決倫常之網羅,次沖決天之網羅,次沖決全球群教之網羅,終將沖決佛法之網羅。然真能沖決,亦自無網羅,真無網羅,乃可言沖決。”這可以說是對古今學術的一次價值的重新評估,其深邃的見識與雄渾的膽魄,在目前這個時代確實不同凡響。

常人粗看《仁學》時,甚覺揉雜,好像成了中外思想大雜燴一樣,孔孟老莊加上西方的天文地理生理心理諸科學,甚至是幾何算學及基督教義等等,一時間讓人眼花亂,但若要仔細精讀時,便知全書思想乃是以佛學貫穿起來。

歷史上如果不是譚嗣同英年早逝的話,他的學術成就,應該不會在康有為與梁啟超之下。僅僅是這部《仁學》,譚嗣同就足以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他才氣縱橫的一筆。

現在歷史已經走上了另一條軌跡,譚嗣同沒有隨著“維新變法”的最終失敗而壯烈犧牲,而是遁入了佛門淨土,對他本人和中國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人家現在已經了卻紅塵了,你不是想利用人家吧?”馬問道,

“這樣才華橫溢的人,不應該被埋沒掉。”孫綱說道,“他既然能和梁大才子一起來,就證明還想為國家出力,他一向痛恨封建**,現在滿清已經沒了,但一些守舊的思想還根深蒂固,這樣的思想鬥士,我為什麼不用?”

“你是想讓他們在教育領域發揮作用。”馬明白了孫綱的意思,點頭說道,

“沒錯,中國思想界的一些枷鎖,需要他這樣的人來打破。”孫綱說道,“咱們現在因勢利導的把國家的體制變了過來,但思想領域這一塊兒,可不是那麼容易變過來的。”

“那就多弄一些象他們這樣的人來。”馬說道,“我就不信變不過來。”

“這個可是任重而道遠,慢慢來吧。”孫綱說道。

梁啟超和譚嗣同在到了北京之後,先去拜見了李鴻章,李鴻章對梁啟超這個後來還給自己做過傳的青年才俊溫言嘉勉,希望他能夠為國出力,梁啟超答應了李鴻章,在禮部擔任教育司司長,並擔任京師大學堂的教習。

對於譚嗣同,李鴻章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希望他不要心灰意冷,就此遁入空門,而應該繼續出來為國家做些事情,譚嗣同也答應了,決定留在教育司幫助梁啟超,同時也擔任了京師大學堂的教習。

是一個網路上不可多得;純綠色的免費全本小說閱讀網。

(四百三十一)教育從娃娃抓起

(四百三十一)教育從娃娃抓起梁啟超和譚嗣同隨後又去拜見了張之洞,張之洞見了他們之後,一開始是勃然大怒的樣子,但衝著長跪不起的梁啟超瞪了半天眼之後,卻忽然老淚縱橫,拉起了梁啟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梁啟超也拉著張之洞的手淚流不止,師生之間因為“己亥之變”產生的嫌隙就此冰釋。'中文。'

張之洞得知他們二人都重新回來為國效力後很是欣慰,叮囑他們一定要好好做事,“行事務求嚴謹慎密,不可造次冒進”,梁譚二人都答應了,從張之洞那裡出來後,他們就奔著孫綱來了。

孫綱和梁啟超早就很熟了,跟譚嗣同卻是第一次見面。

孫綱眼前的譚嗣同相貌英偉,面方口闊,濃眉俊目,眼光如炬,雖然身著文士長衣,但站立在那裡卻給人一種立如山嶽正氣凜然的感覺,孫綱見過了這個時代的這麼多人,知道譚嗣同應該是屬於那種天生正義感極強的人,而且他身上好象有一種叛逆的性格,又帶有些許的浪漫,孫綱不知道自己第一次見到譚嗣同怎麼會有這麼多“離奇”的想法,盯著譚嗣同看了好半天愣是一句話沒說出來。

譚嗣同可能是讓孫綱給瞅得有些不好意思,差一點就要伸手去摸自己的光頭了,孫綱看著他的動作,這才回過神來,不由得笑了起來,拿譚嗣同的光頭開了一句玩笑,“久聞復生兄深通佛理,今日一見,果然。”

“譚某曾重發大願,晝夜精持佛咒,不少間斷,及知大劫之將臨,唯願我中華百姓鹹免殺戮死亡之苦耳。以求略贖前罪。”譚嗣同苦笑了一聲,說道,“然我東省百姓仍不免遭俄人屠戮,幸國有敬茗,率我海陸軍忠義之士,挽狂瀾於既倒,國家歷驟亂而後安,經此鉅變,譚某幾無顏再立於人世,”他看了一眼梁啟超。“所幸卓如不棄,與譚某懇談三日夜,將死之心得以復生,這復生二字,真是起得好啊。”

“復生兄何出此言?”孫綱說道,“國家正值用人之際,復生兄正可一展胸中所學,實不相瞞。眼下有國之要務。恐非二位大才,不能為也。”

“敬茗若有所用,儘管直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