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已經解決了,這絕對是目前世界上最嚴格的測試方案,公司已經準備好使用在新車上,將有力回擊外界質疑。
……
然後是第二項突破——混合鋰離子體系的電池!
電動車電池最被關心的是什麼?容量!
鋰電池體系發展至今,已經觸碰到了極限,容量很難有提高。
想要改變除非是有新的體系,但目前還太難了!
實驗室進行的是在鋰電體系上的改進,由單純的鋰變成了混合材質,功率密度能夠增強35%,容量能提升30-40%。
電池功率密度對電動車馬力、速度都很重要,鋰體系無法兼顧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但混合體系卻能夠兼備二者。
“有什麼缺陷的嗎?”楊銘想知道。
“製造成本比較高,比普通電池高出了400%。”負責人說。
對於家用電動車行業這完全是雞肋!成本提了四倍,容量都才增加40%?還不如多花點點錢,多買些普通電池就能達到一樣的容量!
“這不算缺陷,能夠接受的。”楊銘不這麼認為,因為這電池不是給家用車的,而是給追求極致的跑車!
它們本身的造價就很高,他的定位一直是帕加尼、柯尼塞格或者布加迪那種層次的,所以電池成本的翻倍,並不重要。
頂級跑車追求的是小體積、高功率同時還能兼備更多的續航里程!至於隨之增高的成本?在那動輒上百萬美元的車價面前,不算什麼。
負責人再說:“除了成本比較高外的缺陷,它是我們十五種測試專案中,最符合高階車輛動力電池商業化的技術。”
“給我完整的測試報告。”楊銘要把把關,他吸收了這方面很多的知識,看完後心裡有數了。
確實可行,成本高並不是關鍵,安全可靠、容量高——對於頂尖跑車反倒是技術的大亮點!
“六大項也透過了?”楊銘再問。
“當然透過了。”
“重點發展它們!”
楊銘操心的問題都解決了,它搞定了最棘手的電池安全,還意外得到了40%容量的提高,如果能夠進入工業生產程式,它就能量產。
便就是時候亮出本事,回應外界質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