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行遊兩地(2 / 2)

挨個吃了個遍。

戎州人愛吃麵,各種麵食種類豐富,燉雞面,鹹鮮面,肥腸面,牛肉麵,口蘑面,三鮮面,辣雞面,鱔魚麵,龍鳳面,讓同樣喜歡吃麵也善於做面的方渝大呼過癮。

各種麵條裡最著名的莫過於戎州燃面了,當年開國元勳中那位老總嘗過後,還專門表示這道麵食“希望繼承下來。”

作為冠以地名的食物,燃面自然有它的特色。

這種麵條古代被叫做油條面,因為它油重無水,點火即燃,後來就被人叫做燃面了。

這種麵條雖然油重卻是一道素面,主要材料是戎州有名的特產黃芽菜,再配上磨麻油和多種香料,撒上芝麻、花生、核桃、香蔥,再用豌豆尖或菠菜葉潤口,吃起來香麻入味、幹香爽口。

燃面的材料很簡單,但要想做的好非常考驗細節。

首先用的麵條就和別的面完全不同。

正宗的燃面可不能用機器制的麵條,自己揉麵時摻進的水份要比一般麵條少個兩三成,這樣麵條煮熟後才有筋力和骨力,用油揉散時才不會斷節。入口時有滑爽的感覺,嚼到末尾時還能有回香的味道。

煮麵條時火候非常重要,以沸水下鍋,剛好煮熟變軟就撈起,這時候麵條中的澱粉質受熱糊化,形成了外表的保護層,加之受熱時間短,麵條汲水有限,煮熟後的麵條既柔軟潤滑,又柔中帶韌,含水量不多。

接下來的甩幹是整個製作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和熱乾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先將粘附在麵條上的水份甩幹,加上混合了芝麻油、花椒油、八角,山奈,核桃等熬煉的菜子油反覆揉捻,挑散。使油脂、味料與麵條沾裹融合,既上味,又利用油脂的可燃性,使麵條具有點火即燃的獨特品性。

最後灑上花生碎末、海椒面、黃芽菜末、蔥花、精鹽,放少許醬油調味,一道傳統的燃面就算是完成了。

這是方渝一連尋訪了二十多家老店才逐步還原的制面工藝。最後的成品讓方渝不禁感慨,雖然現代版的葷燃面將這塊招牌推到了海外,但是老配方、老工序其實更有特色。

戎州作為古代重鎮,美食美景很多,古鎮、林海、赤水河,白肉、涼糕、眉毛酥,各有特色。特別是“竹海名菜”滿桌皆是竹,無竹不成菜,令他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方渝在宜賓住了四,直到接到鍾主裁的電話,通知他三後準備參加烹飪協會的會員選拔考核,才遺憾的離開。

背上行囊,方渝覺得這次旅行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河幫的四大重鎮才走了兩個,最重要的鹽都、甜城兩個地方還沒來得及去。不過烹飪協會的會員選拔在即,對手強勁,不回去做好準備那是萬萬不行的。

方渝坐在駛往蜀都的汽車上,用筆記本記錄著這次出行的收穫和總結,心中充滿了對選拔考耗期待和必勝的信心。

烹飪協會,我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