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專案組對“主要案犯”定案。7月21日,彭德懷專案組上報《關於反黨頭目裡通外國分子彭德懷罪行的審查綜合報告》,並據此建議:“撤銷彭德懷黨內外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判處無期徒刑,終身剝奪公民權利。”除了開殺戒,一代元戎竟被幾個由江青封為“無名英雄”的無名走卒判了最高徒刑。
與此同時,已被迫害辭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一副主席劉少奇的妻子王光美,由專案組建議“判處死刑”。毛澤東閱後批示:“暫時不宜判刑。一切這類專案對犯人都宜調查從嚴,處理從寬,保護犯人,使他們感到有出路,以便儲存活證據,對將來有利,此事不妨請中央一議。”
毛澤東的指示於7月28日傳達到各專案組。彭德懷專案組還不甘心,又向上請示了兩個問題:“①上報材料時對案犯提不提處理意見?②如果不提,去年10月政治局會議研究時提的意見,還提不提?如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開除黨籍,長期關押。”
8月14日,黃永勝答覆:“原來講送材料不提處理意見,現在看還是可以提處理意見,判刑意見亦可以提。提了以後再寫一段:”以上意見僅供參考‘。根據對王光美的批示,究竟如何判刑,請中央討論審定。“
於是,9月17日專案組再次上報了對彭德懷“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判處無期徒刑,終身剝奪公民權利”的處理意見。
11月2日,彭德懷專案組第三次上報:“可以結案,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判處無期徒刑,終身剝奪公民權利。”又加了一句:“未處理前,繼續關押。”黃永勝批示“同意”,然後上報中央。
7月2日,江青在催促定案的同時,還指示專案組:“我現在還有點時間,希望七、八、九3個月把主要案犯的材料弄出來,向中央報材料。”“每個案犯都要摘一個傳記,要詳細的。”
根據江青的指示,彭德懷專案組一面起草對彭德懷的審查報告,一面出提綱要彭德懷寫自傳。彭德懷答覆專案組說:“在三年多受審過程中,已經寫了兩次簡歷材料,這是第三次了,我誠不願意再寫了,因為它毫無用處,也毫無意義。”專案組的人說:“不寫不行,從八歲寫。”“不準放毒攻擊無產階級司令部,對抗黨的政策吹噓自己。”
彭德懷從極度精神折磨造成的失態中掙扎出來,再從頭“交代”——寫第三次簡歷材料。
他把這種“交代”變成他為革命、為真理的最後一次搏鬥。繼1962年寫《八萬言書》之後,他再一次仔細回顧生平,將一世風雲、畢生追求盡情傾注於筆下。從童年的苦難到青年的探索,從平江起義的怒潮到開創紅軍根據地的鏖戰,從萬里長征的奇蹟到敵後抗日的烽火;從大西北的解放到抗美援朝的勝利;從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到廬山上的罷官,70年歲月像一幕接一幕的歷史長劇在他心中重演。他一天天伏案寫、伏案抄,似乎忘記了自己是身繫囹圄,而生活在回憶之中。他有時在12平方米的囚室內揮拳飛腳,轉身跳躍,彷彿回到了昔日馳騁的戰場。有時他沉思嘆息,潸然淚下,也許他是在緬懷那些在他的簡歷中深情記述的為革命犧牲的戰友。有時他興高采烈,哼起湖南小調,那是他在過去的戰爭中,戰勝強敵之後,常常情不自禁要哼起的。他時而點頭自語,時而又橫眉冷對。那些日夜監視他的人,對他那悲壯跌宕的思想旋律進行揣測。有的在記錄中說,他“好像在搞回憶似的”;有的記錄說,“案犯情緒反常”;有的又記載說,這是“狡猾頑固,不老實”。
彭德懷的第三次簡歷為人們留下了一份10萬言關於他波瀾壯闊一生的記錄。彭德懷在這一份以及過去所寫的幾份“交代”材料中,對他一生所作的生動、忠實的敘述和對有關重大歷史是非的坦率陳詞,以及對那些強加於他的種種歪曲真相的“批判”的憤怒駁斥,被當作他拒不認罪的證據,收藏在“彭德懷專案”的檔案裡。9年之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彭德懷恢復了名譽,人們發現了這些材料,才驚歎於它的珍貴价值。人們從這些材料中看到,縱然身為囚徒,彭大將軍仍然是彭大將軍——橫刀立馬,正氣凜然。“交代”材料最後的一聲吶喊——“我仍然挺起胸脯,大喊百聲問心無愧”,將響徹千古。
什坊院的“案犯”各自進行具有個性特點的反抗。彭德懷寫得最多。寫出歷史真實是他對專案組顛倒黑白的最大抗爭。彭德懷的老戰友黃克誠則拒絕寫交代,拒絕回答專案人員的審問。專案人員為黃克誠專門準備過一次“打態度”的會,審訊室裡掛著大黃紙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