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彭德懷也就不和戰士多說。一天,彭德懷把景希珍叫到大門口來,說:你去找水管子,由我出錢把井水引到牆外去,再在下面壘個水池,不就行了嗎?幾天以後,大牆外水池前擔水的人排起隊,陣陣笑語。彭德懷每次路過,遇上有小孩子打水,少不了還要上去幫助一下。
吳家花園兩鄰的居民沒有安電燈,每到夜晚,園內燈光明亮,園外一片昏黑。彭德懷又想幫助鄰居辦電。時值困難時期,大家都搖頭——沒錢,沒材料。1961年夏天,彭德懷自己花了五六百元,買電杆電線,把電引到了兩鄰14戶居民家裡。
這年夏季多雨。一次暴雨連夜,凌晨4時,彭德懷突然翻身下床,披上雨衣,衝出大門,趟著深水,直奔村民盧興院裡。這時,盧興家的兩間老房正在暴雨中顫搖,盧興一家8口畏縮在上漏下灌的危房內,聽天由命。彭德懷站在院裡大喊:“快走!都到我那裡去!”盧家執意不去。他又冒雨跑回吳家花園,叫哨兵搬來蘆蓆,自己手執電筒,像指揮戰鬥一樣,指揮哨兵給盧家苫房。隨後,彭德懷在雨中逐戶檢視,把住危房的人家都叫到吳家花園來,他的書房兼會客室裡坐滿了老人和孩子,彭德懷把熱薑湯一碗碗送到挨淋的人手中。
十中全會以後,彭德懷不管哨兵的勸阻、跟隨,在外出散步後,仍然不時往掛甲屯那些熟悉的人家中走訪。由於他的幫助,突患半身癱瘓的民兵隊長李文林得到救治,恢復了健康。在李文林住院期間,李的妻子為給丈夫治病籌錢,讓大孩子退了學,把剛滿8個月的孩子忍痛送人。彭德懷得知此事,連忙給李家送去奶粉、白糖、餅乾。自己訂的鮮奶也不喝了,叫給嬰兒送去。又給李家的大孩子送去書包、襪子等物,勸李妻把嬰兒留下,讓大孩子復學,由他來負擔李文林的醫療費。公社領導得知,為李文林解決了醫療費問題,李妻幾次對彭德懷哭道:“是您救了我們一家子啊!”吳家花園內有幾戶工作人員家屬,也是彭德懷經常關心的物件。園內、園外,每遇到誰家有難處,他就幫助。說:“我看到這樣的事,不能不管!”
彭德懷自己的生活標準卻一再降低,常嘆氣說:“目前國家這樣困難,我在這裡吃閒飯,難受呀!”罷官以來,彭德懷常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我不能白吃人民的東西。”
彭德懷在吳家花園整整住了6年。6年中,彭德懷像當年在太行山一樣,為自己“駐地”的群眾做了許多好事:問疾送醫,扶難救危,解決水、電,指導生產……他認真當起掛甲屯的一個村民,遇有紅白之事,他常常要去為婚者道喜,為生者祝福,為死者致哀。
1965年10月24日,彭德懷即將離開吳家花園,中央專案組派人前去掛甲屯調查,寫出一份《彭德懷在掛甲屯的一些活動》的報告,結尾一段這樣寫道:“由於彭德懷利用群眾的封建落後進行拉攏,加上小恩小惠,處處裝出關心疾苦的樣子,迷惑了相當一部分人,成年人稱他為‘彭老頭’、小孩子們都叫他‘彭爺爺’。有的群眾說,‘彭老頭來了以後,掛甲屯有了福’,‘彭老頭是好人,國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彭老頭給解決了(指安電燈)’。尤其是吳家花園周圍的人,一提起‘彭老頭’、‘彭爺爺’,真有點感恩不盡的味道,有的老太太甚至表示永世不忘。”
人們學習解放軍戰士雷鋒助人為樂、為人民做好事;一貫助人為樂、為人民做好事的解放軍元帥彭德懷卻因此而增添了罪名。
彭德懷常說自己“沒有崽”,他把全部父愛給予了在抗日戰爭中被國民黨殺害的兩個弟弟留下的8個子女。5個未成年的,在他的撫育下都已長大成人。大侄女彭梅魁和丈夫張純一常帶著3個孩子到吳家花園來,小侄女彭鋼從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畢業回京工作,也住在吳家花園。彭德懷親自為他們張羅飯菜,為彭梅魁的孩子洗澡,舐犢之情更深了。
彭梅魁至今儲存著一張充滿辛酸回憶的照片。那是1962年秋天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攝於吳家花園懷馨堂門前。
這天午飯後,彭梅魁全家都來了。彭德懷把3個孩子攬進懷裡,逗了一會兒。彭梅魁提出,要孩子們和阿公一起照張相。彭德懷站在屋外臺階上給3個孩子擺好位置,彭梅魁拿起了相機,一看,伯伯轉身藏到紗門後面去了。彭梅魁叫:“快來呀!伯伯。”彭德懷說:“現在我的名譽不好,孩子們還小,要讓他們健康成長,不要因為我給他們造成影響。”彭梅魁聽了一怔,眼淚跟著湧出來,忙按下快門。留下的這張照片,孩子身後模糊可見一個人的部分身影,那就是舉世聞名的彭大將軍。
晚上,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