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3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太嶽山、中條山之根據地,從其地位(較之五臺山偏僻,對敵威脅較小)、地形、物資等條件來看,將形成堅持華北主要重心。北方局、集總可利用此地經驗,幫助其他地區。

2)冀魯豫區、中條山領導均較弱,須具體幫助者甚多,此間與冀南及冀魯豫秘密交通甚順利。

3)開封、新鄉、濟南、太原、臨汾、石家莊偽政權工作在建立與開展中,總部移晉西北對於工作有損失。

4)夏季夜間短,不到十點須透過祁、太、文水數道封鎖線,事實上很困難,當敵後局勢艱難時期,總部撤走不無某些影響。機關正在縮小中,總部、野政、北局全部共約500人(兩個警衛連在外),較前減少三分之二,今後行動輕便小心,想可避免損失。

中央書記處同意了彭德懷的意見,同時,決定彭德懷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

8月29日,滕代遠到麻田就任八路軍參謀長。

兩個共同領導了平江起義、1933 年在紅三軍團依依分手的老戰友,在民族艱危的1942年秋,又一起並肩作戰了。

第13章 大將理財

八路軍出師華北,彭德懷除分工負責軍事,還受朱德之託,掌管八路軍的供給和抗日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工作。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按45000兵員之數,由國民政府每月撥餉50萬元,全部開支包括伙食被服等等,平均每個兵員為11元。為節約軍費,八路軍出師之始,從士兵到總司令朱德,每人每月只發2至5元的津貼費。八路軍挺進敵後,不斷壯大,蔣介石想以軍費來限制八路軍的發展,對八路軍的擴軍增餉問題,總是或拖或否。威名遠揚的八路軍總、副司令朱德、彭德懷就常因經費不繼而受困窘。1938年1月,朱德、彭德懷曾向駐武漢的陳紹禹(王明)、周恩來告急:“部隊擴大,使用費亦大增加,此刻己陷於極端困難,以至無法解決的嚴重狀態中。”數日後,朱、彭在給毛澤東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目前經濟己極困難,特別新兵服裝問題環易解決。”

經費如此困難,彭德懷掌管全軍經費的分配使用,鐵面無私。在他的主持下,1938年1月,全軍首次規定了統一的供給標準,伙食標準按戰鬥生活的最低需要,每人每天為小米1斤半、油3錢、鹽3錢、肉3錢(按16兩秤計,合市斤每人每月肉、油、鹽各為 5。6 兩)、菜1斤,津貼費大體(困難時酌減)為:師旅級5元,團營級4元,連級3元,排級2元,上士1。5元,士兵1元。全年之首、年高德勳的朱德,堅持和彭德懷、左權一起,只拿和師旅長一樣的5元津貼費。規定標準後,2月份一一五師直屬部隊單位和三四三旅開支稍大,3月12日就受到總部的查問。實際上,一一五師直及三四三旅,在2月份所用經費,按人平均不過8。3元,尚不及當時國民黨中央軍士兵月餉錢20元之半數。

在八路軍的機關裡,有一些小勤務員擔任雜務,這些小兵多是堅決跟八路軍走的貧苦少年,被親切地稱呼為“小鬼”隨著部隊的擴大,機關的“小鬼”也增加了,連隊也設了勤務員。1939年2月14日,朱、彭正式下達命令,取消八路軍各級首長的特務員和連隊中的勤務員制,各機關禁止用17歲以下的勤務人員;命令將抽出的青少年,組織成青年教導隊或青年學校,培養他們做兒童工作或衛生工作。

1939年3月,由於根據地財政困難,八路軍總部決定當月全軍只發給每人鞋襪費5角。5月,每人只發給津貼費1元。5月30日,彭德懷在晉東南紀念“五卅”大會上發表演說,當他揮動右臂,放開洪鐘大嗓,說到“我們共產黨人是不怕困難的……在八路軍本月每人只發津貼1元,我們的總司令,今年50多歲了,也只領得1元。有人說,八路軍特殊……這就是我們的特殊,這個特殊我們永遠保持”!與會各界代表,莫不為之動容。以八路軍為榜樣建立的敵後抗日政權,也同樣最大限度地節省著民力、財力。彭德懷為紀念“七·七”3週年發表的《三年抗戰與八路軍》一文中特別提到:“晉察冀邊區縣政府,從縣長、審判官以至伙伕、勤務員,不過50餘人,月月經費800多元,其中縣長零用費(無工資相當於津貼費)最高每月10元,伙伕每月2元,雖然這裡的縣長優待不大,比我們的總司令朱德同志的零用費還多著一倍。”

彭德懷在講話中常提到朱德的榜樣,他對比他年長10歲、艱苦卓絕的總司令由衷敬佩。面容溫和、性格寬厚的朱德,和麵帶威嚴、性格剛毅的彭德懷,同以普通一兵的生活水平,指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