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政治部主任孫志遠給總部的一份密電,引起朱德、彭德懷的特別重視。
程、孫報告中央和總部說:“敵最近修路的目的同過去不同。”其修法:“一是以深溝高壘連線碉堡。由任丘到大城、河間的公路修得比地面高五尺,兩旁溝深八尺到一丈,溝底寬六尺,溝面一丈六,把根據地劃成不能相互聯絡支援的孤立的小塊,部隊也不能轉移,便於敵逐次分割槽搜剿。第二種修法是汽車路的聯絡向外連築,安國縣已完成三層,敵汽車在路上不斷運動,阻擋我軍出入其圈內。”
程、孫十分緊迫地說:“絕不能讓敵修成”,否則,“將造成堅持游擊戰爭的極端困難局面”。
敵人這一套不僅在冀中,而且在全華北實行。深諳兵法的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曾形象地比喻說:這是敵人企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網,據點為鎖”,對華北敵後軍民實行的“囚籠”政策。
敵人近乎瘋狂的築路挖溝行動使朱德、彭德懷、左權十分焦慮,三人經常在作戰室看情報,研究到深夜。整整佔滿一壁的華北地形圖上,新舊鐵路線、公路線交織連貫,像一張巨網正向各抗日根據地合攏。朱德、彭德懷提醒八路軍各部指揮員說:“敵人的築路行動有戰略上和戰術上的重大含義,絲毫不能忽視,要提醒大家從總體上來認識和對付敵人的陰謀。”①
1940年2月,在部署反磨擦戰役的同時,朱德、彭德懷下令八路軍各部對敵人築路的起止地點、修築方法、沿路設施、守備兵力、組織情況等進行詳細偵察,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3月,八路軍反磨擦戰役取得勝利。4月1日,朱德、彭德懷就釋出命令,要求八路軍各部配合,從4月10日開始動作,對敵人的交通線發動一次總破襲。
命令下達的第二天,毛澤東給彭德懷一封急電:“目前局勢相當嚴重,蔣介石似已下了決心,即是掛抗日的招牌,做剿共的實際。目前對我最威脅的是綏德、皖東兩點。”毛澤東告彭德懷和晉西北的賀龍、關嚮應,須以主力對付威脅延安之國民黨第九十軍,同時,要彭德懷除三四四旅外,再抽兵力南下華中,打通與新四軍陳毅的聯絡。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彭德懷再次轉過頭來對付國民黨的反共磨擦。朱、彭4月1日關於發動交通總破襲的計劃暫時擱置,各部分散出擊,未形成統一的戰役。
在4月2日的電報中,毛澤東希望朱德早日動身前往洛陽,與衛立煌談判停止國共磨擦問題,然後秘密返回延安,參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
4月中旬,朱德從王家峪八路軍總部啟程,越過白晉鐵路敵人的封鎖線,經中條山國民黨防區赴洛陽。4個月前,彭德懷從這條路回總部,閻錫山的部隊四處打槍抓人,現在局勢雖趨好轉,尚未穩定。彭德懷十分不放心,親自安排了朱德從總部到洛陽的路線和沿途的警衛工作。
朱德啟程前,彭德懷把隨從朱德的周桓找到自己屋裡,親自交代一番,怎樣照顧好總司令的行路安全和起居飲食。談完又加意叮囑周桓:“總司令年紀大了,一路上要多加小心。有緊急情況,要先輕輕叫醒,等總司令坐起來,再報告。如有急電,先把蠟燭點好,再請總司令起來看;等總司令處理完畢再離開。……”以後,周桓回憶這一情景時說:“叱吒風雲的彭老總,對總司令的關懷這樣細緻入微,感動得我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彭德懷又拿出一封信來交給作戰科參謀潘開文,要他在護送總司令過白晉路時,將它丟棄在敵人的封鎖線內。這是一封給國民黨軍龐炳勳的信。“透露”八路軍和國民黨軍在這一地區還將發生嚴重磨擦。①
這是一封為轉移敵人注意的假情報,八路軍預定的出擊矛頭是在另一個方向上,對準的是日軍。
4月末的一天,左權受彭德懷之託,來到一二九師師部。師部設在太行山深處黎城縣譚村一家院落內。山高春遲,“人間四月芳菲盡”,在這裡,院裡院外,桃花盛開。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呂正操、陳錫聯、陳賡等人,晚飯過後,坐在充滿春意的院子裡,談論形勢。
打垮了裝備優良的國民黨反共“磨擦專家”朱懷冰軍,根據地軍民迫切要求集中力量來打破日軍日益加緊的封鎖。彭德懷形容當時根據地的形勢是“前門打虎,後門進狼”,十分嚴峻。4月25日,彭德懷簽發了朱、彭致各兵團首長的指示:“日寇現正在拼命修築道路(據各地報告統計之多殊為驚人)”,“此種陰謀若不積極求得阻止與粉碎,待其完成,將會予我堅持敵後之抗戰以極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