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決死一縱隊政委薄一波進行詳細討論。薄一波告訴彭德懷,閻錫山很狡猾,聲言他不反共,也不反對八路軍,只是要整頓決死隊和犧盟會,實際是要搞垮決死隊、犧盟會。彭德懷笑說:閻錫山說不反共,我們也不要說反閻嘛,要提出“擁護閻錫山,反對舊勢力”。
彭德懷高度評價決死隊、犧盟會在山西抗戰中的作用,是運用抗日統一戰線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很成功的形式。一定要堅持決死隊,堅持犧盟會,爭取中間勢力,打擊最頑固的分子。彭德懷叮囑說:閻錫山說天要下雨,要準備雨傘,我們也要準備雨傘。對於堅持頑固立場的舊軍官,要堅決撤換;情況緊急時,要把他們集中起來,防止裡應外合;一旦有事,決死隊就向八路軍靠攏。
1983年,薄一波在回憶這一次會見的情形時說:和彭老總這次談話,對以後一縱隊勝利地應付12月事變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兩人的看法相同,覺得當時山西局勢有大革命時期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前夕的味道。國民黨是決心要吃掉犧盟會、決死隊的,但我們也有了經驗,只要掌握住武裝,就不怕。12月2日,彭德懷從沁源南行到沁水,會見決死第二縱隊和山西第五專區的黨員負責幹部戎子和、董大知、楊獻珍等,傳達中央政治局和北方局對時局的看法及應付突然事變的方針。三縱隊所在的第五專區,南有閻錫山的孫楚軍進駐陽城,虎視眺眺。孫楚軍的背後太南地區,還有國民黨的數軍之眾。一旦蔣、閻勾結進攻,五區便首當其衝。彭德懷對三縱隊的情況很不放心,切切囑咐戎子和、董天知對閻派反共軍官保持警惕,早下決心。 12月6日,彭德懷奉中共中央之命,到宜川秋林和閻錫山面談,勸閻錫山堅持團結抗戰,停止反共。彭德懷回憶這次會見的情況說:調停,就是給他講講利害問題。我對閻錫山說:你依靠犧盟會、決死隊,你有前途;你要依靠反動勢力、頑固分子,那你就要當空軍司令了。你要把決死隊犧盟會搞垮了,那你跟共產黨也拌不成朋友了,蔣介石也不把你放在眼裡了。“閻錫山默然。彭德懷在秋林向閻錫山陳說利害,力勸閻不要反共,要團結抗日。無奈這時閻錫山己騎上虎背了。
就在幾天前,12月1日,閻錫山令駐晉西的決死二縱隊,向同蒲線靈石、霍縣段舉行破擊;同時,密令晉綏軍陳長捷、工靖國與日軍勾結,裡外夾擊,準備將二縱隊消滅於同蒲線西側。二縱隊政治部主任韓鈞,在王靖國軍進攻下舉行自衛反擊,電閻錫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閻錫山當即宣佈二縱隊為叛軍,蔣介石也立即同意閻提出的“分汾東、汾西,借剿叛軍名義北上,肅清共黨勢力”的方案。這就是抗日戰爭中蔣、閻密契製造的山西十二月事變,亦即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開端。
12月8日清晨,彭德懷從秋林南下,準備取道西安洛陽,與程潛、衛立煌會晤,然後返山西前線。途中接毛澤東的電報,方悉閻錫山已經動手。
在這個關頭,受程潛、衛立煌節制的中條山區6萬餘中央軍和地方雜牌軍持何態度,如何行動,舉足輕重。
到了西安,彭德懷會見程潛,揭露各地的反共事件,對程潛說:“上海‘四·一二,事變,長沙’馬日事變‘把第一次大革命變為反共反人民的十年內戰,反得好吧!送掉一個東北,把日本人接到武漢來了。”“今天誰要反共,他先放第一槍,我們立即放第二槍,這就叫做禮尚往來。還要放第三槍。”程潛說:“放第三槍就不對了。”
彭德懷回憶說:程潛是國民黨元老派,帶典型的中間派。他說,放第三槍就不對了,這就等於中間派批准了反磨擦鬥爭,而且是武裝鬥爭。但是不要過分。“
到洛陽,彭德懷最關注的是衛立煌和中間派的態度。在《彭德懷自述》中,說到這一段的情形:“從西安乘車到洛陽,見了衛立煌,拜訪了一些民主人士,如李錫九等。在李處不意中遇到了孫殿英(新五軍長),我把上述反共磨擦情況,又說了一遍。李錫九是個老好人,他很著急。孫殿英是土匪出身的,極狡猾,他意味深長地說,照你們的方針辦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懂得了他的意思,你們打他唄,我新五軍是守中立的。”在衛立煌處談了好幾次。“我向他說了國民黨的反共情況,他不置可否,只勸我要相忍為國。我說,我忍,頑固分子不忍怎麼辦?我說,有打內戰的危險?他說,內戰是打不成的呵!再打內戰就完了。”“‘再打內戰就完了’,這是當時國民黨中抗戰派的心情。”
彭德懷決定在返總部前先去陽城決死三縱隊處看看,他仍然對決死三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