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到一團團部擔任傳令排排長。由於隨營學校工作有了基礎,一團開駐平江後,彭德懷向周磐推薦黃公略去三團任三營營長,黃純一到一團三營九連任連長,只留賀國中負責隨校工作。這樣,共產黨員不僅控制了一團主要營、連的兵權,同時掌握了三團三營的兵權,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起義創造了有利條件。
7月18日,彭德懷率傳令排排長張榮生等人赴思村視察二營。恰在這一天,二營營長陳鵬飛的一個親戚從長沙來,悄悄對陳說,昨天長沙破壞了共產黨的一個機關,從被捕人身上搜出隨營學校校長黃公略親筆開具的通行證,被師長周磐認出筆跡。陳鵬飛是彭德懷和黃公略在講武堂的同學,思想開明,與黃公略友誼尤深,由於事態嚴重,萬分火急,忙找彭德懷相商,懇求彭德懷設法通知黃公略,讓黃趕忙逃走。彭德懷一面答允,一面命人備馬,立即返回縣城。
時值酷暑,赤日炎炎。彭德懷心急如焚,驅馬趕路,人城直奔縣電報局。他想如果真有其事,周磐的馬弁陳玉成是救貧會會員,會設法給他透信的。果然電報局有長沙陳玉成剛拍來的密碼電報,證明陳鵬飛的訊息屬實,還說周磐已下令逮捕黃公略和經黃公略介紹來五師的黃純一、賀國中。湖南省主席魯滌平更懷疑推薦黃公略的彭德懷也是共產黨。
事關重大,當天晚上,彭德懷、鄧萍、張榮生、李燦、李光、李力,以探望生病的黃純一為名在醫院裡密商對策。省特派員滕代遠也參加了會議。滕代遠系湖南麻陽人。1925年加人中國共產黨,當時為湘鄂贛邊界特委書記,奉湖南省委指示從長沙來平瀏地區找黨的關係,以便恢復被破壞的特委工作。滕代遠化裝成商人,於7月17日進入平江城,剛和鄧萍建立了聯絡。
面對黃公略身份暴露的嚴重情勢,一團怎麼辦?彭德懷主張立即舉行起義。有人猶豫,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準備亦不夠充分,不如安排在年關時進行,只要讓黃公略等3人離開部隊,就可應付當前危險局面。彭德懷很堅決,認為一團的條件基本成熟,形勢緊迫,魯滌平、周磐要對一團下手,只有決心起義,才能儲存革命力量。他分析一團的力量說:“第一營完全可靠,是基本力量。第二營六至七成可靠。第三營只有二成多至三成可靠。團特務連基本可靠。”又分析了二、三團情況:“三團主力駐長壽街,離城有一日行程,這個團最反動,但戰鬥力很弱。第二團駐北鄉,主力離城50裡,我團起義,該團會暫時守中立,不會馬上配合劉濟仁第三團來進攻。”⑤他認為平江周圍的敵情不算嚴重:“瀏陽方面張輝瓚有一個團,醴陵有陳光中部,長沙約有 3個團,岳陽、湘陰均無正規軍,茶陵、安仁、攸縣等吳尚部隊正在部署向井岡山進攻”。起義只要“徹底消滅城內反動武裝,就能爭取時間,鞏固勝利”。最後,他果斷地說:必須“決心起義,一點也不能猶豫!猶豫就是失敗”。⑥滕代遠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湘鄂贛總暴動和平江問題決議》的精神,也當機立斷,贊同彭德懷立即起義的主張。彭德懷的判斷和滕代遠的支援,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大家一致決心起義。
一項在中國革命史上影響深遠的起義計劃,在古老的平江縣城內一間狹小、簡陋的病房裡迅速又周密地制定出來,為黑暗的中國點燃了又一束耀眼的火炬。
起義的日期定為7月22日。儘管一團士兵經過北伐戰爭的洗禮、來平江後的現實教育和黨的秘密工作,進一步傾向工農,傾向革命,但要全團士兵和下級軍官迅速起來,掉轉槍口,指向自己過去的長官,勇敢地起義,還需要催化。為做到這一點,會議制定的計劃是:
一、公開土兵委員會,團結士兵和下級軍官參加起義。
二、發動鬧餉(獨立五師又有幾個月沒有發餉,士兵怨氣很深),作為起義的引線。
三、通知嘉義三團三營營長黃公略和嶽州隨營學校副校長賀國中於7月22日率部來平江參加起義。
四、分工:滕代遠負責政治鼓動,彭德懷負責解決反動武裝,鄧萍起草宣言、標語、傳單、佈告等。
僅3天的時間,經過黨員、士兵骨幹分子的緊張工作,一團就恢復了各級士兵會組織,推選出代表。士兵情緒激昂,強烈要求補發欠餉,槍斃欺壓士兵、經濟不清、政治反動的三營營長金光俠,要求解散殘害民眾的清鄉委員會,消滅反動軍警和挨戶團,釋放在押的革命群眾。還擬出了劉作柱等反動分子的名單,摸清了挨戶團、警備隊的部署情況和崗哨地址,印製了傳單、標語。
21日,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