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鑄成了平江暴動的勝利,且深深地影響著他以後數十年的革命軍事生涯。
第03章 舉義平江
1928年6月,獨立第五師奉命開赴地處湘鄂贛3省要衝的平江縣,接替原駐軍閻仲儒旅的防務。
平江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的一個縮影,農村人口約5%的地主,佔有70%的土地。地主重租,官府繁稅,農民終年辛勞,仍然“吃的菌拌菜,穿的露脊背”,①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當時的平江是湖南農民革命運動的中心地區之一。
1927年5月“馬日事變”後。閻仲儒旅到平江縣“清鄉”。“設匭召告,捕拿革命分子肆意屠殺”。群眾稱:“閻王清箱(鄉)百姓遭殃”。②殘酷的鎮壓激起了平江農民的反抗,兩次圍攻縣城(時稱為“撲城”)。第二次為1928年3月(農曆二月),參加的群眾達10餘萬。終因反動勢力強大,撲城隊伍缺乏有力的組織和指揮而遭失敗。
閻旅和清鄉隊、挨戶團瘋狂反撲,平江縣哀鴻遍野。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摧殘。湘軍勁旅獨立第五師就是在這種局勢下被派到平江接防的。
6月19日,獨五師師部開抵平江,縣長劉作柱、清鄉督察員楊鵬翼、挨戶團主任黃思岑等一夥官紳興高彩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