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當見習軍官。開始,他們朝氣蓬勃,常向士兵講述鴉片戰爭以來的國恥,宣傳愛國思想,提倡富國強兵、實業救國等等。他們講得慷慨激昂,有時痛哭流涕,這對來自鄉村又生活在軍隊嚴密封鎖中的彭得華影響很大。日久,彭得華髮現他們隨著地位的升高,什麼愛國愛民、廉潔奉公,完全置於腦後,如何升官發財卻成了閒談的話題,這又使彭得華大失所望。
在此期間,彭得華結識了營部文書兼團訓練隊語文教員黃公略。黃是湖南湘鄉縣人,原名漢魂,字家祀。少年好學,喜讀兵書,對張良受書於圮上老人黃石公得以精通韜略,後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的故事甚為喜愛,便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黃公略,又自號石。彭得華把同班士兵李文彬介紹給黃公略。李是湖南宜章縣人,高小畢業,品學兼優,因家境窮困棄學從軍。3人志趣相投,同抱愛國熱忱,遂成好友。李文彬寫信告訴家裡人說:“我要追求光明,掃除邪惡,已將文彬之名改為燦。”彭得華還結交了20多個學生和貧苦出身計程車兵做朋友,同黃公略、李燦一起,相約“以救國救民為宗旨,不做壞事;不貪汙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討小老婆),不擾民”。②1920年夏,彭得華與李燦、王紹南、張榮生、席洪全、祝昌松、魏本榮共7人秘密組織了“救貧會”。
1921年7月間,湘軍總司令趙恆惕為擴大地盤,聯絡四川軍閥組織援鄂軍,以援助“鄂省自治”為名,聯合出兵湖北。8月間,敗退長沙、湘陰一帶。彭得華所在六團開往南縣、華容縣一帶。彭得華被任為代理連長,率加強排駐華容縣注滋口。③
注滋口是一個小鎮,河流成網,帆船四通,市面相當熱鬧。彭得華在此駐防約4個月,發生了兩件使他終生難忘、對他的人生道路產生重大影響的事。
軍閥統治時期的湖南,軍隊每駐防一地,軍隊長官就是該地的太上皇。地方上的官、紳、商會、公教團體為了尋求保護,鞏固地位,對駐地部隊長官輪流宴請,每次都以歌妓陪酒。彭得華初任連長,有人來請,他也照例參加。在鎮上的酒樓雙喜堂,彭得華每次都看到一個叫月月紅的姑娘,才十三四歲。出唱時,雖強作歡笑,卻掩不住心中悲慼。一次,她忽對彭得華說:“你到這裡一個多月了,還沒有相好的女人,以前那些連長、排長誰沒有十個八個的。你怎麼不搞錢,又不找女人呢?”談了幾句,彭得華問她這麼小年紀怎麼到這地方來了?月月紅告訴彭得華,她原叫張素娥,月月紅是堂名。父親早死,母親改嫁,她住到叔父家。叔父很窮,前年遭水災,把她押到酒樓來,押了200銀元,賣唱不賣身,4年期滿才能回家。一次,商會會長請前駐防的王連長來這兒吃酒,王出洋200元,要她留宿,她不從,被堂太婆狠狠打了一頓。彭得華問堂內情況,月月紅說,每天除吃客人剩飯剩菜,就是開水泡白飯。出一次堂得洋1元,全歸堂太婆。在堂有守門的,出堂有跟班的,逃也逃不脫。彭得華聽後,深表同情。月月紅要求彭得華替她贖身,願服侍他一輩子。
彭得華回隊後,立即給黃公略和李燦寫信要錢。又寫信給第三團王連長,說雙喜堂的月月紅因未留你夜宿,捱打受傷,我想贖這小女孩出火坑,你要解囊相助。數日後,湊了百餘元,彭得華自己又拿出兩月薪餉,帶著一班班長、救貧會會員王紹南到雙喜堂贖人。老鴇張口要400大洋。彭得華大喝一聲:“拿押契來看!”老鴇見是軍官,不敢放刁。彭得華贖出張素娥,給她買了船票,還給了她一些錢,叫她自回叔父家去了。
命運似乎要把彭得華推上一條歧路,但他猛然掉轉了船頭。雙喜堂沒能吸引他,卻使他從這裡看到了社會黑暗、悲慘的又一個方面。從此以後,當地紳商團體請他吃飯,彭得華一概拒絕,覺得他們的快樂完全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身上。
以後,他休息時,就到農民家去坐坐。貧苦農民見他說話溫和,關心的都是他們的痛苦,就向他傾訴苦情。舵杆洲有個叫姜子清的,說到地主區盛欽霸佔他多年淤積起來的湖田時,痛哭流涕,要求彭得華幫助他要回淤地。
彭得華一打聽,這區盛欽乃是當地一霸,任稅務局兼堤工局局長。其兄是趙恆惕省署的高階參議。區仗勢欺人,不僅霸地,而且霸水,封河湖,封葦田,獨佔其利,又巧立名目,增加稅收,橫行鄉里。
彭得華手下有了兵,自駐一地,決心學易華,為民除害,實行“救貧”。於是派王紹南和魏本榮等3名救貧會會員,由姜子清帶路,於黑夜去注滋口區宅,將區盛欽殺死,貼出匿名佈告,宣佈區盛欽的罪狀。
事過3個月,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