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發聾振聵的作用,中國統治者們一變而成為賈桂,拜倒在洋大人腳下。鴉片戰爭前,德國的(其他西方國家也一樣)哲人大都讚美中國文化,德國偉大詩人歌德就是其中之一。這情況在這本《歌德與中國》一書中有所闡述。中德兩國人民讀了以後,都會得到“啟蒙”的作用。
16�《〈比較文學概論〉序》
本文原是為陳悖、劉象愚所著《比較文學概論》所寫的一篇序言,收入《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一書時改今名。
在本文中我指出了比較文學日益成為顯學。原因何在呢?我借用了本書中的一句話:比較文學的發展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起步,略晚於其他一些國家。近幾年來,我們急起直追,總算是趕上了世界潮流,成績是卓著的。不過,我現在——就是寫這本書的現在——想加上幾句話。一方面要努力學習,一方面要努力創新,最重要的是要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揚棄那種“賈桂思想”,切勿甘居“無聲的中國”這樣屈辱的地位。
一九八八年
本年共寫各種體裁的文章四十篇,其中可以歸入學術研究一類的有二十三篇。下面分別加以論述。
1�《迦梨陀娑評傳》
這看起來像是一部書,實際上只是一長文。共有下列的內容:一,名字的解釋。迦梨是女神名,陀娑是奴隸,合起來就是“迦梨女神的奴隸”。二,生卒時間。眾說紛紜,一般的說法是他大概生活在約三三零年至四三二年的笈多王朝時期。三,時代特點。笈多王朝全盛時期,城市繁榮,商業興盛,國內外交通方便,貿易發達。四,作品。有真有偽。一般認為真者有長篇敘事詩兩部、長篇抒情詩一部、抒情小詩集一部(也有人認為偽)、戲劇兩部,另有一部,真偽難辨。五,語言工具。主要是梵文,另有少量俗語。六,藝術風格。他筆下的梵文,淳樸而不枯槁,流利而不油滑,雍容而不靡麗,謹嚴而不死板。七,在國外的影響。影響極大,特別是劇本《沙恭達羅》更受到德國偉大詩人歌德等的交口讚譽。歌德和席勒曾考慮把它搬上德國舞臺。八,在印度國內的影響。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印度許多語言都有《沙恭達羅》的譯本。一直到最近,還有人用梵文原文上演此劇,可見此劇為印度廣大人民所喜愛。九,迦梨陀娑與中國。他的抒情詩《雲使》在幾百年前就有了藏文譯本,此譯本至今尚存。至於漢文翻譯介紹則比較晚,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有從梵文譯為漢文的著作,包括《沙恭達羅》、《雲使》等等。本文的內容,上面已經談到過。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回到祖國(52)
2�《〈中國民族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序》
本文原為《中國民族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一書的序言。收入《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一書時,改名為《少數民族文學應納入比較文學研究的軌道》。
這一改名,實際上是畫龍點睛。因為,有一些比較文學家有一個論點:比較文學的研究只限於國與國之間。我本不是比較文學研究專家,沒有讀到過有這樣論點的文章。但是,在深圳召開的一次比較文學研討會上,有人向我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當時並沒有過細地考慮問題的含義,率爾答曰:中國民族間文學的比較應該屬於比較文學的範疇。後來,為《中國民族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一書寫序時,重新考慮了這個問題,認為自己率爾而答還是正確的。歐洲與中國不同,幾乎都是單民族的國家。中國則是一個多民族——民族多到五十六個,而且還有可能增加——的國家,幾乎等於一個歐洲。在這樣的情況下,嚴格遵守歐洲學者的教條,等於“食洋不化”,是絕對不應該的。文中我還大力提倡中國民族文學間應積極進行比較的研究。
3�《〈印度社會述論〉序》
我先講了世界上四個文化體系,可以歸納為兩大體系。此時我還沒有明確提出東西之分。對於這個問題,我在上面雖已多次講過,但是此時還不像後來那樣明晰,有點混亂。這是我對東西文化理解的一個過渡過程,值得注意。我把中印分列兩大體系中,這是不準確的。對於中印文化的區別,我提了一些意見,也不見得很準確。比如說中國思想準確明瞭,印度則深邃混亂等等。我當時還沒有明確的“天人合一”的想法。在這方面,中印是一致的。下面我講到中印文化交流有極長的歷史,到了近代,因受外來侵略者的壓迫,交流幾乎中斷。新中國成立、印度獨立以後,情況有了改變。文化交流又開始活躍。可惜我們兩國對彼此的研究,又很不夠。《印度社會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