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應時的好書。
4�《從學習筆記本看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範圍和途徑》
在陳寅恪先生的遺物中,有二十多本筆記本,本不厚,是二三十年代德國常用的那種樣式,我於一九三五年到德國時還使用過。這些是二十年代陳先生在德國柏林大學留學時所使用的。內容很龐雜,也頗亂,看樣子像是先生上課時隨手攜帶的。但是裡面也並沒有正式聽課的記錄,也不像是為積累寫論文的資料而使用的。陳先生沒有用德文寫過任何論文。而且陳先生寫論文積累資料的方式,不像一般學人常常使用的寫卡片的辦法,也不使用筆記本把有用的資料抄在裡面,而是採用眉批的方式:讀書時遇到有用的資料就寫在書眉上,或者文前或文後的空白處,甚至在沒有空白的時候,寫在字裡行間。比如《高僧傳》、《新舊唐書》、元白詩、《世說新語》等等,都採用眉批的方式。從字跡上來看,有濃有淡,有正有歪,決不是出於一時。等到資料批夠時,便從書上移到稿紙上,成為完整的論文。
但是,在上述二十幾冊筆記本上還沒有見到這種現象。我們從中所能見到的,只是先生治學範圍之廣。這同他後來回國後所寫的那一些有名的論文和專著中所顯示的情況,是完全一致的。
5�《對當前敦煌吐魯番學研究的一點想法》
近幾年來,中國敦煌吐魯番學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全世界思想文化界有了一個新動向,注意的人還不夠多,即:西方人對東方文化開始刮目相看了。西方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有識之士頭腦開始清醒起來,他們認識到,只有東方文化能濟西方文化之窮。我國從事敦煌吐魯番學研究工作,研究重點之一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我們肩上的擔子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我們必須跟上這個偉大時代的步伐。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回到祖國(53)
6�《〈季羨林學術論著自選集〉自序》
這雖然不能算是一篇專門的學術論文,但是其中暢談了我對學術和研究方法的看法,卻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首先,從自選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偏愛考據。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我在上面的敘述中,已經多次談到我對考據的重視,為考據辯護。在清代學者所劃分的三門學問中,我最不喜歡義理。我認為,所謂“義理”跟作詩一樣,各人談各人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在考證中,我最服膺胡適之先生的兩句話:“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這兩句話是一個整體,決不能分割開來。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研究學問都必須先有假設。沒有假設,新意何來?沒有新意,則必然會故步自封,陳陳相因,學問焉得而進步?我個人認為,假設越大膽越好,胡思亂想,想入非非,都是可以允許的。但是,假設還不就是事實,而求證尚缺。求證則是越小心越好,無論小心到什麼程度,都是應該讚賞的。必須上下左右,面面俱到;牛溲馬勃,敗鼓之皮,都能為你所用。經過反覆推敲,細緻琢磨,然後才能下結論。如果在求證時發現假設有問題,不管你認為你的假設有多麼美妙,多麼捨不得,也必須毅然決然加以揚棄。古今中外學術都有為了證實自己的假設而偽造資料或實驗結果者,這是道德品質問題,必須予以最徹底的揭發和最嚴厲的譴責。
7�《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閉幕詞》
我講了三點意見:第一,大會是成功的。第二,對陳寅恪先生的學術和為人的看法大家基本一致。陳先生不標榜自己是*主義者。但是他的思想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只能說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第三,我們能從寅恪先生那裡學到些什麼?研究學問好比接力賽,青年要接陳先生手中的棒。但講到“超越”前人,卻要慎重。年輕人不能在任何方面一下子就能超越老人。我還講了要向陳先生學習的幾點。
8�《再談考證》
這又是一篇談考證的文章,目的在反對有人把考證學與清代文字獄聯絡起來的觀點。我認為,考證學之興是中國學術發展的規律促成的,是內因決定的,而不是由於文字獄等外因。我引證了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中的觀點。梁認為,考證學是中國幾千年學術史上四大學術思潮之一,是由於學術思潮之盛衰興替而形成的。
9�《論書院》
這是一篇比較長的文章,主要講中國古代書院這個教育組織形式,在今天還有借鑑意義。我列了六點:一,書院可以成為當前教育制度的補充;二,書院可以協助解決老年教育問題;三,書院可以發揮老專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