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1 / 4)

文中提到了聞一多的一篇文章:《女神之地方色彩》。文章說:“一切藝術應該是時代的經線,同地方緯線所編織成的一匹錦。”從其中引發了我的一個想法: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文學(文化)都包含著兩方面的因素:民族性和時代性。代表民族性的民族文學傳統是歷史形成的,可以算是經線;代表時代性的是民族文學隨時代而異的現代化,是共時形成的,可以算是緯線。經與緯相結合就產生出了每一個時代的新文學。

我進一步又指出了,我們當前研究比較文學的重要意義在於創造新中國的新文學,在於加強世界各民族之間的理解,為全體人類走向大同之域的理想服務。

11�《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問題》

這是一篇報告的錄音整理稿,非常長,涉及的問題也非常瑣細而廣泛。我主要講了三個大問題:一,“文明”與“文化”含義的異同;二,中國當前的社會情況;三,怎樣開展文化交流,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理順各方面的矛盾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簡述如下:一,世界學者給“文明”或“文化”下的定義據說有幾百個,這就等於沒有定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界定二者:“文明”的對立面是“野蠻”;“文化”的對立面是“愚昧”。二,在人類歷史上,生產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是讓大家共同過上好日子,這與生產力密切相關。眼前中國社會上不正之風嚴重,中國民族性的消極面依然廣泛存在,這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三,我主張,我們要開放,開放,再開放;拿來,拿來,再拿來;交流,交流,再交流。

12�《〈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序》

我首先敘述了我同王力先生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長達幾十年;他是師輩,我是生輩。我認為他稟性中正平和,待人親切和藹,同他相處,使人如沐春風。對於他的學術成就,我歸納為八個字:中西融會,龍蟲並雕。他的研究範圍是語音學、漢語音韻學、漢語史、中國古文法、中國語言學史、漢語詩律學、中國語法理論、中國現代語法、同源字等等。他一方面繼承了中國明清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大師的衣缽,另一方面又受過西方嚴格的科學的審析音韻的訓練。因此,他的成就在某一些方面超過了中國舊時的大師。他本人也成為一個大師級的學者。這是講“中西融會”。什麼是“龍蟲並雕”呢?他研究極深極專,但又不忘普及。這是許多老一代專家不肯做的事。最後,我談到了中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思想的根深蒂固,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知識分子,王力先生是其中佼佼者。

13�《為考證辯誣》

考證,亦稱考據,在清代同義理、詞章並列,是三門學問之一。當時並沒有反對的人。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胡適大搞考證,引起了一些人的責難。進入五十年代以後,考證交了華蓋運,同批判胡適聯絡了起來。說什麼胡適為了反對共產主義而引導青年鑽入故紙堆中,專搞考證。在“以論代史”的荒唐年代,專門講“論”,對“論”所從來的資料,則往往歪曲穿鑿,削足適履。對材料的真偽和產生時代,往往不甚措意。而要達到鑑別材料的真偽和年代,考證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這似乎是常識中的一點知識,也為一些“以論代史”者所反對,所譏笑。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學術停滯不前,而且還有倒退的現象,與這股歪風不無關係。更可笑的是有人反對所謂“煩瑣的考證”。考證是否要“煩瑣”,全由資料的性質而定。需煩瑣則必煩瑣,不需則否。不能由個人的主觀願望而定。。 最好的txt下載網

回到祖國(51)

14�《為胡適說幾句話》

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胡適是一個享大名而又頗有爭議的人物。由於他政治上的偏見和錯誤,解放後更是屢遭撻伐,成為一個“反面教員”。人們談胡色變,他幾乎成為一個“不可接觸者”。他那句有名的話“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本來是正確的,也受到了批判。又說他對國民黨是“小罵大幫忙”,把他看得比中統和軍統還要危險,還要壞。我認為,這都是極“左”思潮的產物。我曾同他共事幾年,他是校長,我是系主任,見面的機會非常多。他的著作我幾乎都讀過。可以說我對他既有理性認識,又有感性認識。他對人和藹可親,保護學生,不遺餘力,愛好政治而實為一個書呆子。

15�《〈歌德與中國〉序》

一個人和一個民族最難得的是有自知之明。中國民族也是這樣。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最高統治者懵懵懂懂,以“天子自命”,視所有的外國都為夷狄。鴉片戰爭一聲炮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