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2 / 4)

小說:太平天國 作者:溜溜

炭,斷難相處。茲據闔藏僧俗共立誓詞,不準放入,出具切結。從此世世不顧生死,永遠不準入境。如有來者,各路派兵阻擋,善言勸阻,相安無事。如或逞強,即以唐古忒之眾,拼命相敵。諒在上天神佛庇佑佛地,大皇帝恩護黃教,斷不致被其欺壓而遭不幸也。謹將闔藏僧俗官民大眾公議苦衷傷心情形,出具切實甘結,特求駐藏大臣代為奏諮,切望皇恩無疆以救闔藏眾生之性命也,謹呈。

縱然是在一八八八年的隆吐山一戰中(為阻止英國人入侵,西藏地方軍隊在隆吐山設卡,但英帝國主義誣稱藏軍越界設卡,挑起戰端。為維護我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西藏僧俗民眾萬眾一心、奮起抵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抗英鬥爭)戰敗之後,依然信心不改,不承認滿清政府與英人簽訂的有損藏區利益的所謂議和條款,“前後兩藏上下南北康藏各屬寺院僧俗地方大眾頭目”等又聯合上了一份請願書,誓言“如果外國之人開端入藏,無論由藏屬上下南北何路而來,即用善言溫諭,斟酌勸導,若能聽從轉回則可,不然小的合藏僧俗大眾,縱有男盡女絕之憂,惟當復仇抵禦,永遠力阻,別無所思。”

對全體藏人而言,禁止洋人進藏,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理性決定,而是成為了他們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一種本能。無論駐藏大臣怎麼勸導﹙朝廷曾有命令,如若對藏人阻礙洋人在西藏的自由行為勸導不成,駐藏大臣將遭到朝廷的嚴厲處分),也不能改變藏人對洋人的恐懼和堅決勢不兩立的信念。

於是,一八八八年的英國第一次對西藏的入侵爆發,英國人從滿清的駐藏大臣那裡,英人於一八九○年輕易地拿到了比《中英煙臺條約》更富侵略性、更優惠的《中英藏印條約》,還有一八九三年的《中英藏印條約續約》。《中英藏印條約續約》亦稱“通商、交涉、遊牧章程”,正是透過這個不平等的條約,清廷的投降政策使得西藏最終淪為了一個半殖民地。

透過這個條約,英國人在通商和其他經濟問題上得到了巨大的特權。如“所有該商民之身家貨物,皆須保護無害”,英人有任意透過哲藏邊界及享受五年之內貨物免納進出口稅的權利,即便是對五年之後,“續約”也只規定了“或可由兩國國家酌定進出口稅,照章納稅”。“續約”中還規定,“凡英國商民在藏界內與中藏商民有爭辯之事,應由中國邊界官與哲孟雄辦事大員面商酌辦……如兩邊官員意見有不合處,須照被告所供,按伊本國律例辦理”。

而與此恰恰相反的是,“續約中卻”規定“凡藏人仍在哲孟雄遊牧者,應照英國在哲孟雄隨時立定遊牧章程辦理”,西藏人民由此失去了傳統的在哲孟雄自由放牧的權利。“續約”裡還規定,在亞東“開闢通商,任聽英國諸色商民,前往貿易”,“英商自亞東貿易,自交界至亞東為止,聽任隨意來往,不須阻攔,並可在亞東地方租賃棧所。中國應允許所建住房棧所均屬合用”。

但是這一切還遠遠滿足不了英國魔鬼的狼子野心,其後的一九○三年,又有了那場更大規模的入侵,也就是在印度總督寇松的策畫下,一個堪稱是外交史上奇蹟大型武裝“使團”攜帶著機槍大炮,以所謂的現代文明傳播者的名義,開始大踏步地向西藏境內挺進。一路之上,他們粉碎了還拿著“中世紀武器”“軍事素質低下”的藏族僧俗民眾們的奮勇抵抗,最後,僅以微弱的代價,順利進入拉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在這前後,還發生了那些“趣聞軼事”。

繼第一次入侵西藏之後,聰明的英國人就發現,要想真正“解決”西藏的問題,單單依靠那個會在任何協議上簽字畫押的大清政府,那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們開始想方設法與實際掌握著西藏大權的十三世達賴活佛建立起所謂的“互信”。然而,十三世達賴沒有給他們這種機會。於是,他們又寄希望於能首先與十三世達賴喇嘛之間建立通訊的渠道,來相互溝通。然而,印度總督寇松連續數次致信都得不到達賴的任何回答。一八九九年寇松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信,居然還在六個月之後,被原封不動地退還給了他本人,西藏的官員明確表示,鑑於活佛對洋人的極度仇視,他們根本就不敢向上轉呈來自洋人的任何東西。無奈之下,寇松曾委託專人去跑拉薩親自送信,可達賴喇嘛照樣拒絕予以答覆,連信都不拆,原信退回時,信封上的封戳宛然尚在。

就在浩浩蕩蕩、威風凜凜的“武裝使團”殘無人道地對藏區軍民進行著大屠殺的時候,當年的英國《每日郵報》派出的隨軍記者埃德蒙…坎德勒在他後來寫的書中曾經這樣地為他們的“使團”辯解:藏人十分固執自信,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