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部分(3 / 4)

小說:唐朝好地主 作者:這就是結局

用他的話說,本來他早死在河北了。是張超千里迢迢趕到河北用神藥治好了他,讓他又續命快二十年。

這輩子對他來說,足夠了。

什麼福都享過了,了無遺憾。

接到信後,張超立即交待好呂宋的事務,然後乘船回京。

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終於回到了漢京。

這幾年,張超和老鐵槍相處的時間比較少,老鐵槍大多數時間都在經營著他在遼西青龍的領地。

“御河沿岸,越發繁榮了啊。”張超感嘆著。

從漢江到漢京的這二百餘里,那條河已經疏浚的越發的寬闊和深了,白帆點點。沿岸也到處都是一個個的村子、鄉集、城鎮。

遍佈碼頭。

這段河流,被稱為御河,稱的上是最繁華的一段水路。

漢京以及周邊的大量商鎮,使得這塊平原上人口眾多,有數百萬之巨。這麼多的人口,必然消費極大。

而在這個時代,由於交通運輸的問題,使得許多商品都是本地生產加工。

甚至別的不說,蔬菜瓜果和肉禽蛋等,就主要是在京畿生產的。

尤其是緊鄰著御河的這一線,交通運輸方便,使得這周邊的田,現在基本上都是種菜種瓜果的,養殖業更是大興。

據說這一線有數百家養豬場、養雞廠、養鴨、養鵝場,為京畿提供著充足的豬肉、禽蛋。

沒有冷凍技術,想從更遠的地方運豬肉進京,這是不現實的。而運活豬,同樣艱難,成本高。因此在緊鄰京畿,靠近運河的地方搞養殖,是最划算的。

而因為這些養殖業的大興,京畿周邊的土地除了種菜以外,種的最多的就是土豆、玉米、紅薯、大豆,因為種植這些可以餵豬。

規模化的養豬場,不同於家庭養殖,還能隨便哪扯點豬草就能養豬。規模化的養豬場,必須得有飼料,而大豆紅薯這些養豬,是成本較便宜,又比較能讓豬有營養快速出欄的。

一個並不算大的京畿地區,每天消耗掉的糧食還能從遠些的地方運來,可新鮮的蔬菜瓜果,以及豬羊肉、禽蛋等卻得就近供應。

工坊林立、商鎮遍地,沿河到處都是碼頭,河上船來船往,岸邊都是蔬菜瓜果種植還有那遍地的養殖場。

過去沒什麼人願意吃豬肉,如今京畿的豬肉消費卻遠超過羊肉。

“都是市場規律,有需求就會有供應。京畿百姓發現種菜比種糧划算,於是就都種菜。不靠河的地方,賣菜不方便那就種土豆紅薯賣給養豬場。河裡船多,於是碼頭也就多了起來,大小的商鎮也多起來。許多商人,都直接在京畿附近建立工坊,生產各種商品供應京師,節省運輸費用,同時這邊的需求也更大,甚至可能材料更充足,生產成本也低。”

很多東西,並不需要太大的干涉,他們有自身的規律。

聽說有御史曾經上奏,說京畿肥沃的平原,現在卻沒有幾畝地種糧食,說大家都追逐商利云云,還說要禁止京畿的土地去種植太多的水果蔬菜,禁止養太多豬羊雞鴨等。

結果他的奏章,被許多官員噴的體無完膚。

朝廷現在糧食是充足的,加上東西運河以及長江、黃河還有許多新開通的陸上道路,許多糧食運輸要方便的多,到處都是糧倉,朝廷還得經常把吃不完的舊糧拿出來平售,賣給商人釀酒,甚至是餵牛馬餵豬餵雞鴨呢。

京畿地區的工商大興,市場繁榮,朝廷一年都不知道要從這裡面收多少稅。甚至正因為有了這些大量的工坊以及養殖場等,漢京這麼大的都城裡,生活的成本才沒有太高。

漢京百姓的菜籃子很豐富,每天都有充足的果蔬肉蛋供應,價格還不便宜,各種其它的生活用品也很充足不貴,漢京百姓的生活幸福度可是很高的,而這些低生活成本,正利益於京畿的這個龐大的供應鏈。

“最近朝堂上不是很太平。”

柯慶在一邊道。

他比張超先回來,對漢京的局勢有更清楚的瞭解。

“什麼時候朝堂又會太平,這是權力的中心,自然永遠不會停止鬥爭。”

張超雖在外,但對漢京局勢很清楚。

其實他不在意承乾時不時的要搞點事情,對張超來說,現在局勢一直都還在掌控之中,因此承乾鬧就鬧,反正不會危害大局。

“我知道,蘇烈其實一直都想支援你代唐,和他一樣想法的人不少,軍中不少將校都會支援你。”

張超笑笑。

“孟子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