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該有多好。
胡昭不投靠袁紹、曹操,當然也不願意投靠魏延,魏延便命人把他搶掠過來,然後再讓空空幫助自己,用盡各種辦法,將胡昭對他的忠誠度提升到150以上,然後死心塌地歸順自己,為自己效力。
第370章 【全民皆兵】
當魏延聽到司馬徽、胡昭到來的訊息,大為欣喜,沒有時間理會蔡琰的請求,飛步走下樓閣,跳上烏騅馬,往城南門飛奔過去。
蔡琰見魏延大事要緊,也沒有因為被魏延冷遇而嗔怒,望著魏延遠去的背影痴痴發呆。
南門外,司馬徽、胡昭見到魏延親自來迎接,都慌忙上前見禮。
魏延一一跟他們握手致意。經過魏延的強力推動,握手禮已經被時下計程車人接受,迅速成為彼此之間表示情誼深厚的典型禮節。
魏延高興地說道:“你們來了,我的基本政策便有了。”
司馬徽聽魏延這麼一說,吃了一驚,連忙問道:“什麼基本政策?”
魏延異常堅定地說道:“第一點,全民皆兵!第二點,全民教育!這是基本政策,五十年不動搖,一百年也不動搖!”
司馬徽是個好好先生,對魏延的窮兵黷武並不欣賞,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想讓這個國家興盛起來,全民皆兵和全民教育結合起來,不失為良策。
跟隨司馬徽等人而來的還有司馬徽和胡昭門下的數十名門生弟子,還有他們的一些至交好友,雖然都是名不見經傳,卻都有一些才幹,讓非常缺乏親信文職下屬的魏延喜出望外。
這些賢士大部分都被魏延編入宣撫營,經過魏延一段時間的言傳身教以後,他們大部分都被分派在下面的營、旅、師各級做參軍。從隊開始就設立的參軍,到了軍這一級就變成某某軍參軍,有些繞口難聽,魏延便把這個軍職省略軍字,於是乎,跟隊長、營帥、旅帥、師帥、軍帥相對應的則是隊參、營參、旅參、師參、軍參等各級參軍。
這些參軍不僅負責參贊軍機,還負責軍隊思想工作、軍紀宣傳、軍功錄入、軍紀懲戒,權柄甚大,幾乎跟軍事長官平起平坐,是魏延掌握軍隊、遏制部將叛亂的良器。
魏延本來想委任司馬徽和胡昭兼領左軍師和右軍師,卻被兩人堅決推辭了,這兩個人早已習慣教書育人的生涯,非常不習慣甚至厭煩軍旅生涯,魏延見他們態度堅決,也就不再勉強,便按照原來的計劃,任命他們為典學從事、勸學從事。
自從他們來了,魏延心中那個“全民教育進而全民科舉”的偉大計劃便開始迅速實施起來,當然一開始是打著“教化萬民”的幌子來大興官學。
本來朝廷是有興辦官學的,在平帝元始三年,這個東漢朝廷就建立了地方學校制度,並規定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鄉曰庠,聚曰序。由於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對於修繕學宮,提倡興學比較重視,因而郡國學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學和私學交織發展,形成了“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景象。
但是,這些官學、私學全都是為世家子弟、寒庶地主子弟開辦的,那些販夫走卒、自耕農、佃農、奴僕之類草根百姓的子女,祖祖輩輩只能做睜眼瞎,沒有讀過書的他們除了依附黃巾餘黨反對壓迫他們的世家大族之外,幾乎找不到正當途徑來改善自己和後世子孫的命運。
百分之九十的大漢子民都是文盲,這個情況非常不利於魏延勢力的發展。
識字的能治政的人才幾乎都來自世家大族以及依附於他們的寒庶地主,打倒了一批世家,還是要用另外一批世家來統治這個國度,雖然第一批世家更仁義良心一些,但那仁義良心也是有限的,世家大族想要長久發展下去,必然還是要不勞而獲地吸取大漢子民的鮮血,五胡亂華可能會推遲若干年,但這個世家大族統治下的大漢民族必然還是會衰敗,早晚還是會被那些遊牧部落接二連三地欺負蹂躪。
魏延不僅要大興官學全民教育進而科舉,他還要把全民教育跟全民皆兵結合在一起,打造華夏版軍國主義,把東亞地區變成大中華共榮圈。
全民皆兵是什麼?
原本按照大漢制度,縣以下的行政單為有鄉、亭、裡,大體是百戶為一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鄉的長官為秩、嗇夫,令有遊徼掌治安、鄉佐收稅、三老掌教化;亭設亭長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裡的長官為裡魁。鄉、亭、裡的官員一般由郡、縣等上級機關任免。魏延為了稱呼統一,把裡的長官名字從裡魁改成里長;亭級的亭長權責改為負責政務,另設亭尉負責軍事治安;鄉級的長官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