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2 / 4)

小說:魏延的種子三國 作者:京文

,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丟失的那頭豬,急忙將司馬徽的豬送還,並磕頭自責。司馬徽不但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了回來。

有一次,劉表的兒子劉琮去見司馬徽,劉琮讓隨從問司馬徽是否在家。司馬徽正在家中耕作,並回答說:“我就是”。但是從人不相信,並對他大罵:“你個種地的奴僕也敢自稱是司馬徽。”於是,司馬徽只好回到家,梳好頭,帶好頭巾,穿好上衣後再來見劉琮。隨從看見司馬徽還是原來的老翁,驚恐地告訴劉琮。劉琮起身向司馬徽叩頭,並向司馬徽道歉。司馬徽對劉琮說:“您不必這樣,我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耕作,唯有您瞭解我。”

有一次,有人養的蠶該結繭了,無處上簇,就來向司馬徽家借簇箔。司馬徽就把自己家用的簇箔借給了他。有人對他說:“凡借給他人東西時,都是別人急需而自己閒置的情況;而如今他和你都迫切需要簇箔,為何給予別人呢?”司馬徽回答說:“有別人不求自己,我如果不給借給他的話他將會感到很羞愧。哪裡有因為財物而讓人羞愧的道理呢?”

此時是197年,司馬徽還在潁川,還去荊州,魏延便命人徵辟他,司馬徽不願來,魏延便命徐庶親自前往說服。

……

胡昭,潁川人,他幼讀經史,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典史,工於書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絕世才華而為世人稱道。他因厭惡仕途生涯,為避免無休止的郡縣察舉、公府辟召,就客居冀州,醉心於經史書法。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之稱的袁紹,聞知胡昭乃潁川名流,才華蓋世,韜略過人,不惜降尊紆貴,多次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但由於他厭惡仕途險惡,因而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透過與袁紹的幾次接觸,胡昭看出袁紹嫉賢妒能。他為防不測,就悄悄地逃離冀州。果不其然,未過幾日,袁紹命人緝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閒雲野鶴一般,躲進了深山老林。

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釋出“唯才是舉令”後,潁川大批人才紛紛投靠曹操。求賢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連續多次派人請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願做官,“信然不起”。後來曹操仍不厭其煩,再次相邀,事出無奈,胡昭只好去面見曹操,自陳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無軍國之用,早已習慣於躬耕樵讀的田園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輩所為,斷不從命,還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曹操見胡昭態度堅決,難以挽留,只得慨嘆“人各有志,出處異趣”,聽任胡昭回歸故里。後來胡昭為了躲避各路群雄無休止的辟召,索性遷居到陸渾山中。當時胡昭所居住的陸渾山,綿延三百里,散居著許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窮苦百姓。由於散居,他們的子弟都無緣讀書。這些居民之間,常常由於一些瑣屑小事而發生爭鬥。胡昭看到這種情況,就開館辦學,教他們識字、讀書,使他們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同時,對山中居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勸說、化解,很快使這些居民之間平息了爭鬥。因為胡昭得高望重,教化四方,所以他居住的三百里山川,逐漸消除了諸如侵害鬥毆等不良現象。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

值得一提的是,胡昭與司馬懿有舊,司馬懿曾經求學於他,同郡的周生等人慾圖謀害司馬懿,胡昭得知,便邀周生於崤山澠池之間,阻止周生,周生不肯,胡昭泣與結誠,其義感動周生,由此司馬懿倖免於難。胡昭有陰德於司馬懿,但口終不言,沒有人知道。

建安二十三年,陸渾縣長張固被命令調集壯丁,派往漢中服役。百姓厭惡且害怕遠道服役,都懷著不安心情。平民孫狼等人趁這個機會起兵殺了縣主簿,形成叛亂,縣鎮因此而被摧殘破壞。張固率領十幾個吏役士兵,在胡昭住所周圍,招呼聚集留下的百姓,恢復了政權。孫狼等人於是向南歸附了關羽。關羽授給他們官印,撥給士兵,回去成了草寇賊兵。到了陸渾以南的長樂亭,他們自動互相發誓約定,說:“胡居士是個賢者,一致不得侵犯他的部落。”整個地方依靠胡昭的關係,都用不著擔心害怕了。國內安定後,胡昭遷居到了宜陽縣。

胡昭善長隸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他的書信墨跡,往往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衛恆評價:“昭與鍾繇並師於劉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鍾瘦”。“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並稱“鍾胡”。張華評價:“胡昭善隸書。”

言而總之,司馬徽算是諸葛亮、龐統、徐庶的師父,胡昭算是司馬懿的師父,如果魏延能收司馬徽、胡昭為自己所用,讓他們為自己普及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