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部分(3 / 4)

小說:抗日之我為戰神 作者:想聊

儘管被罵的很慘。也真的為新中國的工業建設,節省了大筆的寶貴資金和時間。

而在新中國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之中,這幾年東北搞出的工廠,幾乎承擔了全國大規模工業建設百分之七十裝備的製造。節省了大筆寶貴的外匯,以及最重要的時間。除了從蘇聯進口了兩個航空工廠,一個造船廠之外,在建設的初期所有裝置的需要,基本上都是依託國內。

不過不管當初楊震的保證能不能夠兌現,但是至少在齊齊哈爾特鋼廠擴建,重型機器廠建設上,還多虧了按照美國專家的方案來。在所有人質疑的眼光之中,所有的動力、管道、運輸等設施,甚至廠房等基礎設施都預留了相當大的餘地。

也正是基礎設施已經事先留下了擴容的餘地,使得李明瑞從南滿打劫來的裝置,進廠就可以安裝,基本上用不到在搞什麼基建。最多也就是管線的介面,因為口徑不同,適當的做一些調整。

如果按照蘇聯專家的方案來,這些裝置即便運到北滿,但是因為基建上的問題,真正投入生產至少還得等上兩年。那些裝置就只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憑風吹雨淋。隨遷過來的工人安置,會更加讓人頭疼。

節省了最漫長的基建時間,那麼投產的速度自然也就相當的快。在一貫的東北效率之下,這些裝置從進廠到安裝,再到投產的速度相當的快。裝置進廠的當月,就基本上完成安裝。一個半月之後,所有的管線和動力系統全部連線完畢。

再加上此次豐收者計劃搶運出來的工人,原本產量有限的富拉爾基這個專門製造槍炮用鋼的特鋼廠,在兩個月之內的產量就翻了一番。在通化鋼廠的裝置運抵之後,甚至在短短的一年之內翻了幾番。

除了鎳鉻等金屬還要依賴外部供應之外,依託已經陸續投產的第一鋼鐵廠,其生產槍炮用鋼的其餘所有原材料。已經全部能夠自己生產,並基本上滿足了需要。當然炮鋼的冶煉,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但是輕武器以及彈藥用鋼,基本上已經全部解決。

尤其是航空炸彈的需求,不僅滿足了抗聯對日轟炸的需要。甚至還滿足了後來美軍參與進來之後,對日轟炸的百分之八十的需要。關內各大戰略區的鋼鐵需求,也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的滿足。正在興建的集通鐵路,所有的鋼軌也可以全部立足國內,不在依賴不是很靠譜的美援。

同時軍工產業也在這批工人外加三千多部機器裝置抵達之後,也在短期之內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在李明瑞從奉天打劫來的那批槍炮用鋼的基礎上,在短時間之內滿足了抗聯擴編之後輕武器裝備上的缺口。

重武器的仿製和生產,也大幅度的加快了速度。這批工人抵達之後,當年底就製造出來蘇制ZLS加農炮二百門,一二二榴彈炮七十多門,保證了部隊的擴編需要。以及為關內部隊炮兵擴編,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在此次會戰之後,抗聯全部停止了一切的日製輕武器彈藥的生產和製造。所有的武器彈藥生產,轉向關內部隊急需的七點九二子彈,以及抗聯自身使用的七點六二毫米彈藥的生產。同時加強了六零炮、無後坐力炮、火箭筒的生產。

在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的苦心經營之下,到抗戰結束之前整個東北根據地,已經形成了齊齊哈爾和佳木斯的特種鋼材、重型機器製造,佳木斯軍工產業、汽車產業,哈爾濱的飛機制造業、機械裝置製造、紡織工業。

湯原的鋼鐵工業基地,已經改名為大慶的薩爾圖石油開採和煉化基地。牡丹江的動力製造、有色金屬冶煉基地,珠河至延壽的化工產業等一系列大型工業基地。以及雞西、七臺河兩個特大型煤礦擴建與開採,多寶山銅礦的擴建與開採。

儘管這些工業系統,相當一部分還是軍工產業為主。以及因為根據地的面積所限,產品的還是滿足戰爭需要為主。而且因為技術力量眼下還相當的不足,所有的工廠規模都只能算是中等。

但是到四四年底除了部分工業產品規模還不如南滿,以及缺乏一些輕工業之外。整個東北根據地內的工業製造能力,與當初整個北滿只有少數的輕工業,以及採礦和伐木等一些工業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很多工業產品,還只能解決有無的問題。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暫時無法與國外相提並論,但是整個北滿重工業基地已經基本成型。工業製成品的產量,遠遠超過整個關內國統區的幾倍。

軍工產業的蓬勃快速發展,讓楊震手中的底牌數量多了很多。至少擴編的部隊,不用為輕武器的不足而頭疼。但相對武器裝備來說,楊震最頭疼不是武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