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風起雲湧,保加利亞是巋然不動,按部就班的執行“十年計劃”,斐迪南穩坐釣魚臺。
“陛下,巴格達鐵路已經全線竣工了!”康斯坦丁激動的說
“好,好,好!”斐迪南連說三個好字
保加利亞修建的巴格達鐵路,和歷史上的巴格達鐵路可不一樣,東線直接延伸到了波斯灣的科威特港,與阿拉伯半島環島鐵路相連。
沿途的支線,多達數十條,比較出名的就有安達鐵路(巴格達連線安曼)、亞美鐵路(安卡拉到埃裡溫)。
總設計里程高達1.2萬公里,不過這條鐵路之前德國人已經修築了一部分,奧斯曼帝國也修建了一部分。
在此基礎上,保加利亞拆除了原來的鐵路,進行了重新修建。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家的鐵路標準不一樣,不能夠實現完美的對接。
保加利亞最早的鐵路受俄國人影響,採取的標準是1524mm。斐迪南繼位後,因為財政的關係,也沒有對其進行更改,然後1524mm就成為了保加利亞鐵路的統一標準。
而奧斯曼帝國當時的鐵路就非常混亂了,各種標準的鐵路都有,比如:1000mm、1050mm、1067mm、1435mm……
亂七八糟的軌道,肯定是要進行統一的,否則會給交通運輸帶來極大的不變,最後斐迪南毅然決定拆除重建。
好在奧斯曼帝國的鐵路不多,否則斐迪南還真不一定能夠下定這個決心,畢竟這都是錢啊!
巴格達鐵路的貫通,意味著保加利亞在波斯灣地區的統治已經鞏固了,繼續向亞洲擴張的枷鎖也被開啟了。
隨著這條鐵路,保加利亞也把觸角延伸到了波斯地區(伊朗),新一輪的擴張又可以開起了。
當然,斐迪南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挑起戰爭,愷加王朝確實很虛弱,已經淪為了半殖民地,但是他內部的各國勢力卻是錯綜複雜。
1907年,英、俄兩國劃分了在伊的勢力範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衝區。之後,法國、奧地利、德國、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
愷加王朝雖然名義上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已經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隨著俄國內戰的爆發,保加利亞順勢繼承了俄國人的勢力範圍,這個是尼古拉二世為了籌集戰爭經費,將俄國在波斯地區經營的成果賣給了保加利亞。
當然就算是俄國人不賣結局也一樣,自從內戰爆發後,俄羅斯帝國就在不斷的收縮勢力範圍,他們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擴張了。
不是被保加利亞一口吞下,就是被被保加利亞給吞下,本著兩全相害取其輕的原則,尼古拉二世果斷的把波斯的勢力範圍賣給了斐迪南。
“陛下,按照目前的進度,我們的鐵路計劃,預計在1930年,就可以全線竣工,那麼我們的國策是不是也應該進行調整了?”康斯坦丁試探性的問道
自從世界大戰結束後,保加利亞的國策就一改往日的激進,逐漸趨於保守。
斐迪南和內閣聯手,強勢的壓制住了國內的激進主義,安安分分的種起了田,令外界大吃一驚。
很多人都在猜測斐迪南是不是因為老了,由開擴之主變成了守成之主。
很多人事先猜測的保俄矛盾,連影子都沒有看到,本來應該會對俄羅斯帝國落井下石的保加利亞,這次居然什麼也沒幹!
按照外界最初的猜測,保加利亞應該會趁俄國內戰的機會,奪取烏克蘭地區和高加索地區,結果到現在為止,保加利亞也只是獲得了克里木半島和摩爾瓦公國,並且還都是花錢買的!
令圍觀的群眾大吃一驚,很多人都分析保加利亞應該是不打算繼續擴張了,否則他們也不會將近在咫尺的烏克蘭地區放棄,轉而去開發沒有價值的阿拉伯半島。
也令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比如說奧匈帝國,他們就擔心保加利亞吞併烏克蘭地區後,實力再次發生質的改變。
至於中東、阿拉伯地區,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窮鄉僻壤,除了少量的幾塊綠洲外,都是沙子,要人口沒有人口,要工業沒有工業,就連工業原材料也非常的匱乏。
在外界眼中,世界大戰結束後保加利亞就在昏招頻出,比如:支援英國人發動了美國攻略,讓大英帝國的實力更上一層樓。
畢竟保加利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距離美洲太遠,無論是走印度洋進入太平洋,還是走大西洋都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