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都強拉華僑的壯丁,套上一件髒兮兮的軍裝,這些只聽得懂“烏拉”的中國人,就被投入到了槍林彈雨之中。即使未被強拉壯丁的,也在一撥撥穿制服的強盜面前,宛如待宰的羔羊。
甚至連以“護僑”名義出兵俄羅斯的日本軍隊,也莫名其妙地對華人大開殺戒…,百萬華僑翹首南望,向著北京求救。
此時,滯留在俄國境內的華僑,足有百萬之眾。他們之中,除了傳統的商人、手工藝人之外,還有數十萬派遣到“一戰”前線去的華工。
遠東地區不足1萬人的布林什維克,並沒有足夠的號召力,更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在透過突然的軍事政變佔領了伊爾庫茨克、海參崴、伯利、海蘭泡等戰略要地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很快就被顛覆,布林什維克依然只能在地下進行遊擊戰。
遠東地區陷入了拉鋸戰。
佔據優勢地位的是捍衛1日政權的白衛軍,但也在走馬燈般地替換著領袖和政權名稱,“西伯利亞臨時政府”、“西伯利亞自治臨時政府”、“全俄臨時政府”、“全俄政府”,你方唱罷我登場,一片鼎沸。
此時,滯留在俄國境內的華僑,足有百萬之眾。他們之中,除了傳統的商人、手工藝人之外,還有數十萬派遣到一戰前線去的華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加入了協約國的陣營,派出了大量華工,其中不少由陸路經俄羅斯前往前線。俄國陷入內亂之後,這些華工陸續匯聚到伊爾庫茨克等地,處境悲慘。
十月革命的訊息傳到遠東之後,海參崴等地的局勢也開始不安,暴動的訊息一日數驚。
當地華僑紛紛湧向中國駐海參崴總領館,“來館呼籲,接踵而至”。在俄國方面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局勢控制的情況下,華僑團體如海參崴中華總商會、黑河江北旅俄華僑會、伯力中華總商會、阿穆爾省華僑總會等,都緊急呼籲祖國派兵前來護僑。
海參崴中華總商會在給中國總領事館的急函中,請求“即派軍艦來崴保護,並遣陸戰精兵,發往離崴接近之吉林省所屬之圖們江,及東寧縣、虎林縣、綏芬河四處預先駐紮,一旦有事,則相較之調遣方便。”
黑河江北旅俄華僑會在給大總統、國務總理和外交總長的急電中,呼籲“若不從速進兵保護,不念華僑受其塗炭,即中國權利亦將損失,黑河更有何立足之地?”
伯力中華總商會在發給北京的電文中說:
“交通斷絕,險象環生,僑民生命,朝不保夕,伏惟鑑原,迅賜設法派兵保護”!
(未完待續)
第五百六十二章 武裝護僑
阿穆爾華僑總會在發給北京的長電中,甚至詳細列舉了出兵的理由,除了保護華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之外,也鮮明地提出了,此時正是從俄羅斯手裡收回晚清所喪失的利權的好機會,並且趁俄國動亂之際,在遠東地區進行經濟上的搶先佈局,總之,出兵“於僑民、於國際,有百益而無一害”。
除了北京之外,近在咫尺的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和黑龍江督軍孫烈臣,也收到了大量告急求援文電,“商民呼籲乞援之電,日必數至”,黑河商會甚至派出代表常住瀋陽,不得出兵誓不罷休。
身在動亂災區的中國外交官們,對華僑們呼籲祖國出兵給予理解和支援。中國駐海參崴總領事陸是元,在第一時間將海參崴的危機進展、華僑的艱難處境及熱切盼望,急電傳回北京,並建議中央“及早籌維,為未雨綢繆之計”。
但是,北京似乎相當為難,未能立即確定出兵。急不可耐的華僑們,說出來的話就不很中聽了。
“黑河江北旅俄華僑會”公開指責北洋政府:“華商經營俄邊界阿穆爾省,現值內亂、政亂,兩黨爭權奪利,全省響應,華僑人口數十萬,財產數萬萬,受該亂黨擾害,實不聊生,屢請黑龍江督軍進兵保護,苦無中央命令,未敢擅進,意將華僑生命財產置諸腦外。”
國務院隨即進行了討論,終於在3月13日決定:派遣一艘軍艦前赴海參崴護僑,由海軍部負責落實。海軍部在3月20日指定了“海容”號巡洋艦擔負這開天闢地的出國護僑任務。
其實,當外交部收到海參崴總領館報告的第二天,就立即與海軍部展開了磋商。此時,是1917年12月12日,距十月革命爆發僅35天,考慮到十月革命波及到遠東的時差,北洋政府的行動可以說是非常及時、迅速的。
對於派遣軍艦護僑,海軍部毫無異義,認為理所當然,但是,“現時國內多事,軍艦不敷分佈”,愛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