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力面前,俄方邊檢人員也只能退讓,“始得將樞裝運”。
“海容”號巡洋艦抵達後的第三天(,“飛鯨”號就滿載了1165名華僑,起錨返航煙臺港。
“海容”號巡洋艦在海參崴,還多次派兵登陸,前往保護因爭奪工作機會而被當地人包圍的華工。幾次三番武裝示威後,針對華人的暴力行為大為減少。
與此同時,中央宣佈放鬆自上年聖誕節開始執行的對俄糧食禁運,對運往海參崴的糧食車隊或船隊,一律從速放行,以緩解海參崴的糧食危機。國內各地立即停辦赴俄工作的護照,旅俄華工最多的山東全省動員,做好僑民的安置準備。
“海容”號巡洋艦進駐海參崴還不到一個月,“捷克軍團”發動叛亂,遠東局勢更為混亂。
捷克軍團全稱是“捷克斯洛伐克軍團”
,本是協約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當時捷克斯洛伐克還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為了爭取民族獨立,捷克斯洛伐克的僑民們組織了志願軍部隊,加入俄、法等協約國的軍隊序列。而在東部前線,與俄軍對抗的德奧軍隊中,不少捷克斯洛伐克士兵也投奔俄軍,到二月革命爆發時,俄軍中的捷克軍團人數高達5萬。
十月革命後,列寧與德國單獨嫣和。這支捷克軍團宣稱將加入法軍隊伍,繼續對抗德國和奧匈帝國。新生的蘇聯政府為不激怒德奧,下令將該軍團調往海參崴,並與該軍團達成協議:抵達海參崴後,即行繳械,然後從海參崴登船返回西歐。列寧此舉,一是為了避免刺激德奧,二是延緩捷克軍團加入法軍,三是由捷克軍團搬運全套武器裝備到遠東,加強遠東的布林什維克的力量。但這個願望隨即落空。
捷克軍團進入混戰中的西伯利亞後,立即向布林什維克開火,得到了各地“白衛軍”、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的大力支援,沿途接連推翻並不穩固的蘇維埃政權,到8月初已經佔領了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亞的大部地區。剛剛泛“紅”的西伯利亞,又迴歸了一片“白”色。
失算後的列寧立即著手彌補,建立了紅軍“東方面軍”,對捷克軍團和白衛軍展開攻擊。“白”方逐漸不敵“紅”方,開始步步向東撤退。而支援“白”方的協約國,包括中國在內,開始積極部署營救捷克軍團的使命。
毫無疑問,拯救捷克軍團,為協約國干預俄國內戰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藉口,也為中國出兵西伯利亞護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捷克軍團事件,令遠東華僑的處境更為悲慘。捷克軍團切斷了西伯利亞大鐵路,至少20多萬華工滯留鄂木斯克和伊爾庫茨克,發生了嚴重的糧食危機。日軍雖然數次前來賑濟災民,卻明確宣佈華僑不在賑濟範圍,連購買賑濟糧的資格部沒有。
同時,管理遠東地區的“自衛軍”高爾察克政府,為了備戰,積極搜刮民間財富,而華僑、尤其是略為富裕的華僑,成為主要的盤剝物件。白俄政府不斷要求華僑換領“居留票”,進行勒索,1盧布的”居留票”,對華人卻要收取10盧布,軍警嚴厲盤查,無票和過期者將被罰款甚至監禁。華人離境,只能攜帶500盧布現金,超額的一律沒收。日本支援下的謝苗諾夫“白衛軍”,僅在1919年元旦一天,就從查獲的70多名華商身上,沒收了高達665萬盧布的鉅額現金。
白俄政權之外,布林什維克、日本軍等,也紛紛印刷各自的紙幣,強行兌換,令遠東地區成為全球紙幣幣種最多、物價最為離譜的地區。加上各種政權強行徵收高額稅收,遠東地區的華商被徹底地變威了“無產階級”。而且,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任何保障,針對華人的燒殺姦淫不絕於耳。“財產任便處置,生命隨意蹂躪”,“數十萬僑民生命日居釜底,千百萬財產形若壘卵。”
遠東華僑們再度向祖國發出呼籲:
出兵!出兵!
此時,協約國各國也在積極磋商出兵干涉俄國內戰,日、美、英、法等逐漸形成了共識,而北洋政府也不甘落後,與協約國列強展開外交交涉,表示中國將隨同出兵西伯利亞,“此次若協商各國公共出兵,我國對於參戰應盡之義務,自應一致派遣一二千人,並以保護領館、僑商”。與此同時,北洋政府行動起來,籌劃利用這一良機收回被沙俄強佔的一些主權,包括中東鐵路的控制權。
北洋政府的出兵要求,遭到日本的堅決反對。日本所希望的,是將中國納入所謂“中日共同防敵”的體系,中國只要提供基地和補給即可,日本軍隊將會協助保護華僑。日本人的如意算盤,是藉機攫取在中國東北的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