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2 / 4)

北洋政府並不示弱,雖不能與日本人針鋒相對,但還是實行了軟對抗,將中國出兵的目的由護僑修改為“援助契克(捷克軍團)為宗旨”。這一理由,得到了美國、法國的支援,美國甚至明確表示,北洋政府應自行掌控中東鐵路。日本也不便繼續反對,但提出中國出兵的人數不必多。

外交斡旋結束後,北洋政府確定出兵西伯利亞。出兵的真正目的有二,一是未雨綢繆,保障包括黑龍江航權在內的中國主權,防止在自己缺席的情況下,列強達成任何損害中國的協議:二是護僑。

8月2日—8日,日、美、英先後發表出兵宣言,正式對俄國內戰實施武裝干涉。日軍的人數,最多時高達72000人,美、英、意、法等**隊分別達到9000人、5800人、1400人和1200人。

8月3日,已經在海參崴的“海容”號驅逐艦艦長林建章,被任命為“代將”,負責駐俄部隊的全權指揮。

8月22日,北洋政府正式發表出兵宣言,陸軍第九師抽調了相當於2個團的總兵力,人數達4000人,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和機關槍部隊,分6批陸續開進了西伯利亞,由團長宋煥章負責指揮。主要使命就是確保海參崴.雙城子·綏芬河的撤僑通道。

中**隊的到來,大長了華僑的志氣。駐俄部隊不斷派出小分隊,應華僑的要求,前往執行拯救和保護任務。而在駐俄部隊無法駐守的城市,華僑們開始成立自己的民兵組織“商團”,領事館悄悄協助他們購置槍支彈藥,增強自衛能力。

在駐俄部隊的壯威下,在內戰最為激烈的伊爾庫茨克一線,中國外交官員不畏艱險,從莫斯科和哈爾濱聯絡調運火車,全程護送,僅1918—1919年就搶運出3萬名被困華工。

儘管中國出兵的公開目的是援救“白俄”,但白俄對華人的態度並未絲毫改變。

白衛軍首領謝苗諾夫繼續屠殺和搶劫華僑,1919年1月1日他“沒收”了華商們665萬盧布的高額現金後,7月份再度重新整理此紀錄,華商們1000多萬盧布被“沒收”。

謝苗諾夫絲毫不顧“友邦”情誼,排華暴行越演越烈,乾脆宣佈在他的管轄範圍內,沒收華僑的全部財產,禁止華僑居住。

是可忍、孰不可忍。

駐俄中**隊的槍桿子也不是擺設,在外交抗議的同時,他們並沒有龜縮在“顧全大局”的烏龜殼裡,而是勇敢地抗擊,向敢來騷擾的“友邦”“白衛軍”開火。同時,駐俄部隊也分兵進駐伯力、雙城子、海蘭泡等地,武裝護僑。

為對抗謝苗諾夫軍隊,在黑龍江督軍鮑貴卿的多次催促下,中央制定了更為詳盡的“境外出兵計劃草案”,計劃在俄境的大烏里、格林木斯克、赤塔、大烏金子、伊爾庫茨克等地駐兵,但最終未能實施。

這其中,最大的一起“摩擦”事件,就是所謂的“廟街事件”,中**隊面對俄羅斯白衛軍、以及日軍,勇敢地用槍桿子捍衛自己。

北洋政府出兵入俄的同時,為加強中俄界河的防務,中央宣佈將駐守長江的“江亨”、“利捷”、“利綏”等3艘小炮艇和“利川”

號武裝拖船,調往東北,擴建“吉黑江防艦隊”。

這是一支吃水很淺的江上艦隊,卻必須從海路趕往東北。為此,由海上運輸艦“靖安”

號拖帶護送。艦隊由“靖安”艦長甘聯趨指揮,在1919年9月上旬到達廟街,進入黑龍江,“靖安”艦南下返航,艦隊指揮權交給“江亨”號炮艇艇長陳世英。

中國收回三江的航權,這自然是俄國人和日本人所不願意看到的。艦隊需在黑龍江封凍前趕往“吉黑江防艦隊”司令部哈爾濱,但行進到西伯利亞大鐵路橋附近,遭到自衛軍和日本軍隊炮火阻撓,不許西下。因此,艦隊被迫停泊在廟街,隨後,黑龍江封凍,艦隊只能在此等待開春。

此時的廟街,駐紮了俄羅斯的白衛軍和日軍,日軍還有4艘驅逐艦和1艘巡洋艦。平日裡,白衛軍與日軍對這裡的2000多華僑予取予奪,雙方矛盾極深。

10月份,蘇聯紅軍開始攻打廟街,白衛軍要求陳世英的艦隊為他們協防,遭到陳世英的拒絕。不久,紅軍攻入廟街,白衛軍撤離,紅軍將負隅頑抗的日軍包圍在日本領事館內,但因為缺少重武器,難以攻克。這支紅軍部隊紀律還算不錯,對華僑並未騷擾。因此,當他們拜訪陳世英,希望從中國艦隊的炮艇上拆借幾門大炮時,陳世英及各艇指揮官們經過會商,爽快地答應了。於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