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4 / 4)

原則之精神,漸趨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違。於此而執

特別歷史國情之精神,以冀抗此潮流,是猶有鎖國之精神,而無世界

之智識。國民無世界智識,其國將何以圖存於世界之中?”。

《時事新報?學燈》1920年1月25日發表的《佩服與崇拜》(雁冰)一文摘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為東方的亞當夏娃重寫出生證(3)

“中國人崇拜心一向很重要;幾千年來入儒家名流的人,對於孔

二先生,沒有一句話是錯的,這是一層崇拜;”

“我以為我們不論對於古人或今人,只有佩服沒有崇拜;而且佩

服的也決不是這‘人’,卻是這人的‘某話’、 ‘某行為’。換一句話,

即是佩服的是真理,不是其人”;

“凡是佩服,一定是先了解其人的話;就是聽了這句話後,先經

過自己理性的審考,……否則,這是盲從”,“崇拜的心理,易使行為

入於盲從”;

“要曉得大家都是朝無盡長的階段爬;我們千萬不可自傲,不可

看人不起,卻也不可崇拜什麼人”,“我們若將崇拜心掯牢,便見不到

這境界,不但害了自己,也累了那爬到第十級的苦人兒,生生地做成

了個偶像”。

後來,沈雁冰又專門寫了《談獨立思考》一文,對反對個人崇拜做了重要補充:

“教條主義是獨立思考的敵人,它的另一敵人便是個人崇拜。如

果廣博的知識是孕育獨立思考的,那麼,哺育獨立思考的便應是民主

的精神”,“井底之蛙恐怕很難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應聲蟲大概從沒有

感到有獨立思考之必要。而且馳百里的驛馬雖然見多識廣,也未必善

於獨立思考”。

“前人的經驗和獨立思考的成果,應當是後人所藉以進行獨立思

考的資本,而不是窒息獨立思考的偶像”。

該文還告誡人們:“常常思想到自己,不想到別人的人,他們面

前的可能的危險是:讓‘獨自’思考頂替了獨立思考”。

上述文章的觀點表明,所謂“自主意識”,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固然有個人擺脫人身依附的社會關係和“一日無君,六神無主”的奴才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