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前的可能的危險是:讓‘獨自’思考頂替了獨立思考”。

上述文章的觀點表明,所謂“自主意識”,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固然有個人擺脫人身依附的社會關係和“一日無君,六神無主”的奴才心理的方面,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喚起廣大民眾的覺醒,自主意識的核心是民主意識。所謂“朝前意識”,就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如此落後和民眾精神如此愚昧的情況下,能夠以比較科學的觀點分析中國的社會問題,朝前意識就是科學意識。康有為談及富國之道時曾明確的表示,西方國家之所以強盛,原因在於“其各國讀書識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而我中國文物之邦,讀書識字僅百分之二十”,“夫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民少則國弱” 。康有為一個世紀前講的話,中國的許多人幾經折騰,飽嘗教訓,才在近20—30年真正有所領悟。直到近幾年仍然把“知識差距導致國力差距”當成最新的理論加以宣傳 。

4、中國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社會總的狀況,決定初生的近代知識分子處於軟弱無力的社會地位。

長期以來有一種影響頗深的看法: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決定近代知識分子具有軟弱性。這一看法,並不完全符合歷史的實際,認識上有很大的片面性。理論上也有簡單化、貼標籤的毛病。知識分子在一定時期,曾扮演過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發展的呼喚者和政治理論代表的角色,並非資產階級的附庸和奴僕。馬克思曾講過:“不應該認為,所有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都是小店主或小店主的崇拜人” ,“不管資產階級社會怎樣缺少英雄氣概,它的誕生卻是需要英雄行為、自我犧牲、恐怖、內戰和民族戰鬥的” 。恩格斯也講:“給現代資產階級統治打下基礎的人物,決不受資產階級的侷限。相反地,成為時代特徵的冒險精神,或多或少地推動了這些人物” 。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歷史表現,也證明了這些話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改良主義者康有為、梁啟超發動的變法維新運動失敗時,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等“六君子”,在頑固派的屠刀下血灑京城,英勇就義。譚嗣同就義前慷慨陳詞:“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有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後來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運動,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方聲洞(時年26歲,留日學生)給父親的遺書中擲地有聲的說:“男兒在世能建功立業以強國,使同胞享幸福,雖奮鬥而死,亦大樂也”。烈士馮超麟(時年22歲,南洋水師學校學生)參加起義前,聞父病危乃曰:“國事公也,家事私也,……吾寧受負父之大罪,不能失此千載一時之機,而終為亡國奴也”。烈士林覺民(時年25歲,留日學生)在給妻子的遺書中深情地說到:“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做為中華民族的脊樑,其業績與精神,將永垂青史。

為東方的亞當夏娃重寫出生證(4)

我認為,這些才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主流。那種把“資產階級軟弱性”說成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本性,而大加鞭搭的做法,明顯的帶有偏激情緒。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本身與他們所要完成的歷史任務相比,確實處於“軟弱無力”地位,這是因為知識分子是以自己的知識立足於社會,既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也不掌握政權,更沒有軍隊。它推動社會改革和現代化的主要手段是知識,靠“一支筆”(著書立說、寫文章)“一張嘴”(教學講課,演講)造輿論、發議論、宣傳其主張。而它所面臨的社會,是極其黑暗的封建專制統治,既無議會可利用,又無言論、出版等自由,一切靠“槍桿子”說話。此時的知識分子人單力薄,“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很難施展才華,實現抱負。

中國近代工商業和資產階級的發展狀況,對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理論和政治活動有沒有影響呢?有。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中國的近代工商業發展很晚,始於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形成很遲,直到19世紀八、九十年代還處於形成過程中。這就使得中國近代知識分子,雖有強國富民、實現現代化的願望,卻很少能從中國的社會現實中獲得思考和研究的豐富材料,從而形成立足於中國現實的堅實的思想理論。一些著名知識分子的經濟思想,往往只是借鑑了西方經濟理論觀點,而缺少對中國現實的深刻思考。據19世紀長期在中國辦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