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小說:東萊太史慈 作者:溜溜

史慈又道:“我常常想,這上位者和百姓的關係就是青蛙和水的關係,任何朝代的建立者都是那隻受到熱水的刺激的青蛙,知道沸騰的水的厲害,可他們的後續者漸漸變成了那隻在涼水中的青蛙,只要那水溫還可以忍受,就絕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一直到死。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上位者每一天都要有一種水深火熱的感覺,讓上位者明白百姓的需要到底是什麼。”

管寧盯著太史慈看了半天,才道:“原來子義比較相信孟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提倡為君者要處處為百姓考慮。”

太史慈搖頭道:“並非如此,孟軻的說法,更多的是強調君主要有以民為本的思想,可這實際是行不通的。一個人的道德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歷史上有多少君主品行不端?”

頓了一頓道:“更何況君主大權在握,一旦皇位所託非人,只會誅殺忠臣。別說皇帝,就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一旦讓居心叵測之輩大權在握,哪個不是專橫跋扈?”

管寧默然,要知太史慈說的恰恰是人治問題的根本弊病,而且也是長期以來存在於自己腦中一直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眼下太史慈三言兩語交代清楚後卻根本不能讓管寧產生一絲一毫的輕鬆感,反而是一種清醒後的無可奈何。

太史慈當然理解管寧的心情。

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作為一個現代人,在這時代有許多事情自己根本就是無法忍受,可又有誰知道自己因為面對現實,而不得不一步步妥協和屈服並且為之夜不能寐?

太史慈曾經妄想在西北六縣實行“三權分立”的制度,但需要的先決條件太多,根本就是不切實際。

現在自己做的只不過是走一步算一步緩慢的改良。想想歷史上的管寧在遼東避難時,所做的也無非就是出於這個目的。自己唯一要比管寧佔優勢的就是有一個明確的改革方向。

想到這裡,太史慈對著依然沉默的管寧輕聲道:“所以我太史慈才在西北六縣希望嘗試一些前人所未有的東西,也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也說不定。”

這句話一下子說到了管寧的心中。

是啊,自己又何嘗不是想要嘗試著建立一片可萬古長存樂土?

太史慈卻在那裡自顧自地說下去:“比如我時常在想,自古以來實行的就是重農抑商,從短時間看,確實是對穩定國家有好處,可是一直把百姓束縛在土地上到底是不是好事?繁榮的商業不是更能富國強民嗎?幼安兄的先祖賢相管仲不就是這樣使得齊國強大起來的嗎?”

管寧聞言不自覺的點頭。

太史慈此時卻已出神,像是對管寧說,又像是對自己說,輕聲道:“我又在想,既然一味強調道德無法阻止大大小小的上位者的墮落,為什麼不試試完全徹底的法治呢?”

管寧點頭道:“所以子義才會在西北六縣提倡‘軍法面前,人人平等’,並且把自己也置身於這種軍法之下。”

太史慈這才驚醒過來,察覺到了自己的失態,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道:“這也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單單一個‘軍法面前,人人平等’根本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管寧贊同道:“子義言之有理,你的這種方法也是建立在你的個人道德上的,正如遠古的禪讓制度。一旦子義不在人世了,這種制度就會被有野心者破壞掉。安能傳世?”

太史慈點頭道:“所以我才要開民智,要知道天地間任何事情單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我才在西北六縣提倡做什麼事情不要抱有成見,而應該先試試看,是否有比現在更好的辦法,須知先賢們的道路無一不是終日思考後的結果,就連孔老夫子也認為自己非生而知之,所以這世界上的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我想,只要百姓開始學會嘗試著自己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哪怕是我太史慈化成了這人世間的微塵,也終有解決問題的一天。”

太史慈說的完全是心裡話,儘管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種種不合理之處,但是人類的總的程序卻是進步的。

這世界上總有人忘記自己和整個的人類歷史相比只不過是一個短得不能再短的瞬間,他們總是以自己生存環境的好壞來判斷當時社會的優劣,有許多的問題在當時不能解決並不等於以後就無法解決。

古代和現代又有什麼區別呢?舊的問題消失了,新的問題自然會產生,怨天尤人是沒有用處的,而應該積極的需求辦法解決才是。

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缺少類似於西方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的階段,如果說文藝復興的意義在於否定神的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