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援文安之,這樣一來,湖北巡撫袁宗第和在外的順王李來亨他們也不可能站在文安之一邊。文安之能號令的不過是幾千原來四川和從湖廣撤下來的明軍和一些義師而矣。
周士相實在是不明白文安之為何這麼犟,難道永曆是何人所殺真的能和抗清大局相提並重麼?
永曆棄國後,周士相也曾派人到夔東聯絡文安之,希望對方能夠和他一起擁立唐王登基,可是文安之卻拒絕了,始終以棄國的永曆為正朔。
司禮監潘應龍和大學士洪育鰲兩人都是夔東出來的,前者也是永曆朝廷的司禮秉筆,後者更是永曆任命的湖广部院,但二人在永曆棄國之後立即拋棄唐桂門戶之見,主動站出來支援唐王繼位,其胸襟和見識比文安之格守門戶之見強得太多。
或許,這也是忠臣的一種表現吧。
周士相敬佩七十高齡還堅持在抗清一線的文安之,所以他無意武力解決夔東。他相信,隨著時間的過去,這位老督師會認識到他的固執己見是錯的。
他曾透過湖北巡撫袁宗第,向夔東的文安之和高老夫人帶去了不少禮品和名貴的藥材,就是希望這兩位見證了幾十年風雲歷史的老人能夠堅持得更久一些,堅持到滿州滅族的那一天,堅持到華夏重新煥發的那一天。
文安之不肯承認定武朝廷,卻又派次子前來貴陽請李定國去夔東,李定國肯定十分為難。他已然上表定武帝,這時候又怎麼可能再去仍用永曆年號的夔東。他若去了,豈不說自己堂堂晉王是言行不一之人麼。
況且,夔東彈丸之地,十分貧瘠,軍民生活尚艱難萬分,文安之在那裡也只是勉強維持,根本無力進圖。而李定國剛剛接受了周士相的請求,負責第三戰區征討西北重任,在戰場上證明他並未老去。因此,李定國根本不可能去夔東。他要養精蓄銳,要率軍向吳三桂討回公道。
李定國從不承認吳三桂是什麼反正復明之人,在他看來,此人和滿清一樣可恨。
再者,李定國和他的部下是被太平軍援救回國的,其舊部也接受了太平軍的改編,這就使得他更不可以去夔東。
身為晉王,李定國的一舉一動現在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個人得失,更關係邊外回國的近萬軍民利益。如果他去了夔東,顯而易見,那些剛剛從邊外歷經九死一生,方能踏上故土的舊部是不可能隨他一起去的,這不是他們想不想的事,也不是太平軍讓不讓的事,而是他們在夔東能不能生存的事。
當初,李定國是在萬般無奈之下才想到去夔東和文安之會合,但也斷然不是就在夔東立足,而是希望和夔東的忠貞營一起攻略四川或湖廣,重新開闢抗清戰場。
夔東之地,絕非養兵經營之所。
李定國做不到因為一人得失而讓部下重新跟著他吃苦捱餓,他讓文協吉回去轉告他的父親,希望老督師能夠看在抗清大業的份上和他一起承認定武政權,並接受太平軍的改編,讓夔東的將士們能夠從夔東走出來,和太平軍一起開赴抗清殺韃的戰場。
文安之派次子文協吉到貴陽請李定國去夔東的事,貴陽這邊自然早就快馬加鞭將訊息送到了周士相的案頭上。
周士相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因為他相信李定國不可能去夔東。
南都郭之奇派人送信過來,定武帝不再阻撓周士相和長公主的婚事,郭之奇希望周士相就在這幾天進京與長公主完婚。之後,他將以內閣名義奏請定武帝,頒旨改制。
將郭之奇的信放下後,周士相起身活動了下筋骨,有些好笑,感覺郭之奇這個首輔現在是恨不得,馬上將他這位齊王殿下綁到公主殿下的閨房中去,頗是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意思。
從中周士相也看出來了,郭之奇是不支援自己篡位的,不然,也不會這麼做。也許,這位郭閣老現在是死馬當活馬醫,將挽救大明朝的重任寄託在了公主身上了。
“瞎子!”
周士相朝外叫了一聲,瞎子李在外答應一聲趕緊進來。
“把那個朱三太子帶過來。”周士相吩咐道。
“大帥,哪個朱三太子?”
瞎子李一頭霧水,倒是聽過龍王三太子,可沒聽過朱三太子啊。
周士相氣得瞪了這個什麼都不關心的傢伙,悶聲道:“就是幾個月前海寧送來的那個教書先生。”
“噢,那個姓王的啊!”
瞎子李想起來,嘿嘿一笑就去帶人。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
王士元被送到鎮江後,軍情司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