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部分(2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也有說朱由榔是在亂軍之中失足墜崖而死,也有人說是被幾個財迷心竅的散兵殺人奪寶,更有人繪聲繪色說當日朱由榔見四面被圍,絕望之下便仿效崇禎帝在一棵老樹上吊死了。還有人說朱由榔其實沒死,學那不知下落的建文帝一樣,出家做了和尚。

前些日子,建昌的一隊明軍在出外打獵時,碰到一個青城山的道士。據那道士說,他們山上的道觀裡新來一個人,此人長得相貌堂堂,說著一口衡州話,一看就不是凡夫俗子,很像是個大人物。

這隊明軍聽說此事之後覺得蹊蹺,便報到了慶陽王馮雙禮那。馮雙禮一聽還有這事,也是大為驚訝,特意讓延安王世子艾承業帶人去青城山看個究竟。可艾承業他們去了後,道觀裡的人卻說那人已經下山走了,不知下落。這件事便不了了之,可有關永曆天子沒有死的流言卻在川中流傳開來。

總之,有關朱由榔之死各種離奇的說法都有,直到如今,也沒有個可以讓世人信服的原因,成了一樁無頭公案。

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吳三桂不清楚,周士相卻清楚。

朱由榔死還是沒死,又是怎麼死的,已經爛在了周士相的肚子裡。或許在他臨死前,他的兒子有可能得到答案。

文安之的要求被周士相一口回絕。

譚詣當日的背叛導致十三家奪取重慶之役失敗,是文安之心頭最大的一樁憾事,也是恨事。加上譚弘派人來報訊稱譚詣是去截殺永曆,並且夔東趕去救永曆的兵馬的確遭到了譚詣部的阻攔,他們也看到了譚詣帶兵衝上了永曆所在的山坡,因此,文安之認定是譚詣害死了永曆,這才強烈要求南京處死被封為川國公的譚詣。

殺掉譚詣這個反覆無常的叛賊,贏得文安之和夔東軍民之心,換作是別人,或許就答應了。然而周士相卻不能答應,因為文安之或許是真的認為是譚詣害死了朱由榔,這才想要殺他洩恨。

可他知道,朱由榔的死和譚詣沒有直接關係,甚至譚詣在一開始想的也不是殺掉朱由榔,而是將他從張國柱、吳三輔手中救下來送給太平軍。

僅憑這一點,當然不值得周士相保住譚詣,讓他沒辦法答應文安之條件的最重要原因是:處死譚詣就等於昭告天下,害死朱由榔的兇手是他周士相!

現在川中各家都很清楚,當日譚詣率部脫離重慶之後,可是立即打起了太平軍的旗幟。這表明在朱由榔還未被伏擊之前,譚詣就已然接受了太平軍的招降。那麼文安之堅稱是譚詣害死了永曆,有心人只要一想就能知道,這件事背後恐怕另有主謀。

大家都不是傻子,譚詣縱然再膽大,他也不可能做出弒君之事,因為這件事對他沒有一點好處。當初吳三桂都不敢這麼做,況他譚詣。活著的朱由榔對譚詣而言,比死了更重要。

所以,如果說譚詣是弒君兇手,那他為什麼突然從重慶殺出,又為何攔截吳三輔他們,又是怎麼知道朱由榔就在吳三輔他們當中呢?

有心人只要深想,就能知道這件事或許真的不是吳三桂所為。

永曆死後,吳三桂最倒黴,失去了號召天下的資格。而南都的定武政權卻因為永曆之死,真正成了明朝的唯一繼承者。若說永曆死後,誰得利最大,顯然就是南都的定武朝廷。而定武朝廷的實際掌控者卻是手握重兵的周士相。承認譚詣是兇手,周士相就不得不面對天下人的質疑。

周士相當然不能讓人懷疑是自己害死了朱由榔,所以他不能答應文安之的條件。哪怕朱由榔真是譚詣殺的,他也要當這件事不存在。只有死保譚詣,朱由榔之死的真兇才永遠不會有結果。如果他答應了文安之,只怕天下人不會說他這位齊王替死去的永曆帝報仇,而是說他殺人滅口了。

另外,譚詣的投降使得太平軍能夠將勢力伸進川中,並且將貴州的吳軍堵住,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留譚詣一條命也是告訴那些替吳三桂賣力的原明軍將領,連譚詣這等人都可以在定武朝廷封公,他們若投過來,難道還能差了譚詣。

於公於私,周士相都沒法處死譚詣,至少,在天下未能一統前,他不能這樣做。朱由榔的死成為無頭公案,永遠沒有真相,才符合周士相的利益。

周士相拒絕處死譚詣,後果就是文安之據不承認定武政權。

夔東現在就是獨立於太平軍、關寧軍、清軍、闖軍餘部(忠貞營)的第四方勢力,或者說是永曆政權的繼承者。雖然這個政權根本不被世人認可,也根本沒有實力和其餘幾家相抗衡,甚至內部本身也是四分五裂。

留在夔東的高老夫人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