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當年從北京皇宮南下的太監和宮人,以及曾見過崇禎諸子的官員。
經這些人辨認和詢問,雖然不敢確認這個王士元就是崇禎五子永王朱慈煥,但卻都肯定王士元是從宮裡出來的,不然他不會對宮裡情形記得那麼清楚,甚至連兩個哥哥的小名都知道。
王士元是不是朱慈煥,事關重大,周士相不敢大意,雖然定武帝在文村時曾提起孝烈皇帝有子許流落江浙,但這不代表這個王士元就一定是朱慈煥。因此他需要一個肯定答案,而不是“可能”或“也許”。
周士相如此重視這件事,不僅僅是要弄清這個“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更重要的是要弄清這個“朱三太子”是自己主動出來,還是背後有人讓他出來。兩者的結果是一樣,但性質卻絕不相同,也關係到周士相如何對待這個“朱三太子”。
周士相擔心王士元的背後或許有什麼人在暗中操作,藉著這位可能是真孝皇之子的“朱三太子”興風作浪。他的懷疑不無道理,因為南渡以後,朱明宗室譜系就大亂,很多騙子和有心人紛紛出場,早在弘光年間,就有“大悲案”和“真假太子案”鬧得沸沸揚揚,這背後不乏江南士紳的代言人東林黨人在掀風作浪。
“大悲案”倒罷了,最後證實的確是一個騙子自稱是明朝親王,從兵亂中逃出做了和尚。此人先稱自己是崇禎帝封的齊王,後來又改稱是吳王,又說什麼“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該他做大位”,語無倫次,形跡可疑,一看就是個騙子。所以九卿科道會審之後,將這騙子給處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