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小說:上海沉沒 作者:低訴

上溯、鹽水入侵,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體變鹹,即形成鹹潮。鹹潮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即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之間出現在河海交匯處,例如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地區。)的困擾。

極端氣候之致命武器(9)

珠三角地區算得上“鹹患重災區”,近幾年,鹹潮年年襲擊珠三角城市。2004年,20年最嚴重的一次鹹潮入侵珠三角地區,涉及廣州番禺區、珠海區和中山市。其中,番禺14個鎮用水告急,3樓以上非水池用水住戶均不同程度出現用水困難;珠江中山部分地區供水中斷甚至近18個小時,普通居民只能依靠水桶取水與鹹潮作戰。

鹹潮導致的供水形勢緊張,使山泉水成了搶手貨,到各個採水點取山泉水成為了珠海的一條風景線,排成長龍等待裝水的“水桶”尤為壯觀,許多市民甚至要等到半夜才能接到水。有人乾脆在取水的地方搭起了簡易帳篷,方便連夜排隊的市民休息。

當時,中山大學海岸海洋研究中心的吳超羽教授指出:“這次鹹潮有可能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但更有可能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個未來的鹹潮可能會更趨嚴重的訊號。本來這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我們對鹹潮形成機制還不清楚,更沒有建立一個鹹潮預警機制!”就在他對未來進行預測的一年後,鹹潮又如期而至,倒灌的海水湧入珠三角淡水供應的“命門”西江,一連八日致使中山、珠海、番禺各取水口均被高度鹹潮覆蓋。由於中山市儲備淡水充足,鹹潮雖猛卻難以發威,但是最下游的珠海市卻因為淡水資源貧乏而一度陷入鹹潮困擾,被稱為花園城市的珠海也在鹹潮的入侵中飽受用水折磨。

珠三角之所以被認為受鹹潮嚴重影響皆因鹹潮對珠三角城市群構成了威脅。珠江河口非常特殊,其不僅擁有河口還有1000多條河道縱橫、交匯互通,此交織如網的河道被稱“網河”,網河全長16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網河。珠三角城市群全都在各江河邊,許多網河縱橫交錯,因此鹹潮對珠三角城市群構成整體威脅。輕者鹹潮僅波及東莞、廣州黃埔地區,重者會影響廣州及下游區域。

珠江之上無序的採砂行為也助長了鹹潮發生的可能性,吳超羽教授指出,整個珠江口的砂年平均量是8000萬噸,這個數字是包括懸浮在水裡的泥砂,而沉在河底的粗砂只佔總量的5%…6%,人們挖走的河砂大部分都是粗砂,而且開採量已經連續15年超過了8000萬噸,這就把歷史上積存的河砂都挖盡了,而上游的河砂是不夠補充已被挖走的河砂的。沒有了河砂的沉積,河床下傾,海水就會沿著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引發鹹潮上溯。

同時,海平面上升對鹹潮也有一定的推動。由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科學院等13個單位、100多位科技人員歷時8年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疏於防範,珠三角這一中國最發達的地區將遭受更為嚴重的洪水、風暴潮、澇災和鹹潮的襲擊,面臨“被淹”的危險。

鹹潮入侵、海水倒灌也是河口城市上海的“家常便飯”,因為地處長江入海地區,上海市在長江口右岸接納了最後一條支流黃浦江,長江和黃浦江終年受潮汐影響,上海成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受鹹潮危害最嚴重的城市。

2008年1月,就在上海全力應對17年來最大暴風雪的當口,冬日枯水期經常來犯的鹹潮再一次侵襲了長江口。上海中心城區北部的虹口和寶山等區的居民陷入了“停水”的困境,桶裝飲用水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2009年11月中旬以來,鹹潮頻頻侵襲長江口,這是入冬以後的第四次鹹潮了。用水高峰時段,小區樓層較高的居民家水龍頭裡有時都放不出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極端氣候之致命武器(10)

在自然條件下,長江入海口都有可能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4月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歷史上,長江三角洲最嚴重的一次鹹潮發生在1978年,當年,鹹潮不僅侵入長江口,還進入了黃浦江,並導致崇明島被鹹水包圍近100天。而2006年10月24日的鹹潮來襲,則造成了浦東新區的日供水量不得不減少1/4。

“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長江河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鹹潮入侵的危險。”WWF全球首席運營總監Judy Slatyer女士表示。

上海的水質令人頭疼。上海市市長韓正曾經說過,上海不缺水,但是上海缺好水。事實上,海平面上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