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十分嚴重,受人為脅迫的壓力較為突出。氣候變暖又使得中心區的水資源和能源供應面臨巨大的負擔。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海陸拉鋸戰(8)
四級/五級脆弱區面積為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嘉定區、奉賢區東部、南匯區、金山區東南部、青浦區北部和奉賢區西部、南匯區南部。
由於該區域屬於較低和低建設強度區、多為農田,人口密度也比較低,因此,相對應的人均產值也比較低,屬於經濟上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比較薄弱。
海平面上升也許是上海發展的一個桎梏,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階段,上海更是提出走“低碳城市”的發展道路。2008年,上海成為中國首批由建設部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的低碳試點城市,其任重而道遠。
同為中國重要的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黃河三角洲,也同樣面臨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經濟地位與長江三角洲同等重要、GDP同樣佔全國28%的珠江三角洲,也屬於受氣溫上升影響嚴重的區域。早在2007年,廣東省氣象局就釋出了《廣東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報告預測,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近50年廣東氣溫升高速度為每10年℃,雖然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但是卻明顯高於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溫速率。預計廣東在2011至2040年、2041至2070年和2071至2100年的年平均氣溫可能分別升高約℃、℃和℃。據中科院南海所教授周蒂預測,如果繼續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前後,廣東省海平面就會上升30厘米。IPCC主席團成員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認為,中國海平面2050年將升12到50厘米,升至30厘米時廣東省將淹5500平方公里。即使採取防海潮的措施,珠江三角洲的可能淹沒面積也將達1153平方公里,受威脅最大的有廣州市區、珠海市和佛山市。
此嚴峻的形勢到2008年時又進一步惡化,國家海洋資訊中心公佈的《2008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中提到“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毫米/年,已經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而2008年廣東省海平面與2007年相比總體上升了44毫米。海平面上升將可能造成珠江流域堤防設施防禦能力下降,風暴潮致災程度加重,應提高工程設計標準、加高加固堤防設施”。只一年的時間,廣東省海平面的上升大大提速,事實確實如許多專家提醒的那樣,海平面上升不會總是緩慢而溫柔的,它往往會以加速度的方式上升。
又過一年,危機再度升級。2009年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公佈的報告已經顯示:到2050年,中國珠江三角洲的海平面可能會上升40到60厘米,這將使容易遭受洪泛侵襲的沿海地區面積擴大至多6倍,颱風造成的損失也有可能大幅增加。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華南專案主管張貴紅表示,廣州和紐約、舊金山、上海甚至吐瓦魯一樣的典型。廣州作為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是我國特大型城市、國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廣州不僅擁有璀璨輝煌的歷史文化,作為廣東省的省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教方面,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還是我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雖然其並不緊鄰大海,但其僅為11米的平均海拔仍然不能擺脫被淹沒的噩運。
與廣州同處於珠江三角洲的深圳面臨的處境也很危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的李猷、吳建生等以深圳蛇口半島為研究樣本,研究了該區域2100年相對海平面上升的幅度。2009年5月,他們在《地理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研究其成果“海平面上升的生態損失評估”。研究結果表明全球繼續變暖,91年後深圳大鏟灣墾殖區或被淹,“2100年,當海平面上升1米時,屆時大鏟灣的圍墾養殖區,將可能被海水淹沒,沿岸居民將被迫向內陸遷移的可能,蛇口半島的部分港區碼頭也將處在海平面以下。不僅如此,如遇50年一遇或更大的風暴潮,黃田至大鏟灣的養殖水域會被潮水侵襲,深圳機場也將出現水淹情況,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 txt小說上傳分享
海陸拉鋸戰(9)
中科院南海所的研究員唐丹玲博士介紹;存在被淹沒可能的陸地並不是看其和海洋的遠近;而是要看地平線的高低。因此,雖然與潮汕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離海更遠一點,但由於地勢低窪,受到的影響卻遠遠大於前者。
此圖為2007年《南方都市報》依據《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