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繪,指的是到2050年時預計會淹沒的珠三角區域(深灰色部分)。
2010年由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者釋出的《珠江三角洲脆弱性研究進展》指出,珠三角海平面上升趨勢非常明顯,經研究計算; 在珠三角地區; 帶來的脆弱性後果也非常嚴重, 如果未來海平面上升 40 厘米;目前百年一遇的風暴潮位將降至 20 年一遇;如果海平面上升 60厘米;則 變為 10 年一遇。
而2007年刊登在廣州《南方都市報》的左面這張圖更是明確地標示了珠江三角洲在2050年前後,當海平面上升30厘米,並且在現有防潮裝置下依舊會被淹沒的地帶。
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並稱為中國三大三角洲的黃河三角洲,依然是海平面上升影響的主要脆弱區之一。
2008年,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李海清介紹,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0毫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196毫米為最快,上海次之為115毫米。
同時,國家海洋局認為“未來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比2008年升高130毫米,而天津沿岸將是海平面上升影響的主要脆弱區之一”。有資料顯示,黃河三角洲的地面下降速率為每年3…4毫米,而相對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每年為毫米,所以預計至2050年總體的相對海平面上升量可達40…55厘米。
天津市氣象局公佈的天津近50年的冬季氣溫變化趨勢也輔證了上述觀點。
天津市氣象局副局長邊海在2008年“世界氣象日”時說:觀測資料分析表明,近90年來,天津市區氣溫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上升幅度為每10年上升℃,變化趨勢與全球及我國氣溫變化的總體趨勢一致。然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