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舉人落榜涉足古玩業

尊古齋開業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比上述三韓的銘珍、韻古、悅古要早幾年;當時的創業者是黃伯川的叔叔黃振基興甫先生。黃家是湖廣江夏人。光緒二年丙子,開科會試,舉人黃興甫進京趕考參加會試,卻沒有中榜,流落京師,只能暫在湖北會館中棲身,在琉璃廠附近的安瀾營開設私塾,教周圍的子弟讀書習字,謀取衣食。

他既是舉人,經史子集當然有相當修養,更喜愛詩詞字畫。閒時就踱步到琉璃廠的舊書鋪古玩鋪串串,有時也跟掌櫃的、夥計們聊聊天。古玩商遇到不解的詩文,就便請黃先生給講講。遇到青銅器上的銘文,黃先生開始就有些困難,只能從篆字的變形上去猜認,久之,有所積累和提高。他接觸的金石文玩多了,無心插柳柳成蔭,近20年的浸淫,積累了相當的修養,不僅能鑑別真贗,特別在三代青銅器的造型、紋飾、鏽色、銘文上有深邃的見解。他用自己積蓄購買了不少古玩收藏,其中青銅器更被他看重,這就奠定了黃家三代以經營“上三代”金石(即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鐘鼎及古代碑刻)為主的基礎。

金石學,主要是研究古代銅器和石刻的一門學問,與考古、古文字學都有密切關係。早在南北朝時的梁元帝,獨目卻好學,過目能成誦,詩、書、畫皆有造詣,專門研究著錄碑碣石刻的作品有120卷之多,可稱我國金石著錄之始。到唐宋,金石學又有發展,宋徽宗趙佶著《宣和博古圖》,是金石學名著;還有與他先後同時的趙明誠的《金石錄》和呂大臨的《考古圖》,可視為金石學之開端。金石學歷來是文人學士的考古、考證的學問,憑藉的是古書和出土的三代青銅器、各種碑碣等。自唐以後,各代在研究金石學的同時,一些能工巧匠仿製上三代的青銅器也獲得很大成就,出現了很多足可亂真、具有極高藝術和歷史價值的作品,其中宋徽宗既是出色的研究者也是仿製的積極推行者。到清道光末年陝西出土了“毛公鼎”,以及在此前乾隆時出土的“散氏盤”、嘉慶時出土的“齊侯罍”,三件國寶的出世,推動了清代後期金石學的研究發展和金石文玩業的興起繁榮。黃興甫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投入金石研究和經營的。他在光緒二十三年於西琉璃廠81號開設了尊古齋古玩鋪,以經營“上三代”的金石文玩為主。這位舉人成了古玩鋪的掌櫃的。

舉人成為古玩商並不始自於他。在清道光末年開業的琉璃廠博古齋古玩鋪,老掌櫃祝錫之就是個舉人,參加過道光年間的會試,也因落榜而轉事古玩業。他精通書畫、銅器、古玉、法帖、碑碣的鑑定,且能書善畫,自立字號博古齋,以“博古”二字表示自己對古代文物通曉,確實經營過各種有很大歷史意義的古玩文物。祝錫之為古玩業樹立了在豪門巨宦前不諂媚、不低聲下氣,堅持平等相處,以“年兄”稱之,送貴客只至門口,不跨出門檻,維護了從業者的尊嚴的良好風氣。博古齋在光緒二十六年歇業,存在了50多年,是為琉璃廠古玩業的先驅,培養了大批出色的金石文玩、瓷器字畫的鑑定人才。後來在20世紀80年代再建琉璃廠,中斷80年的博古齋的匾牌又掛了出來,這是懷古敬古,而不是真的延續。

黃興甫開設了尊古齋,因為正趕上金石文玩研究大興起的風頭,買賣做得很好。而黃本身的舉人銜,使他有機會在開業前後,就與當時的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的朝廷顯宦,咸豐朝狀元、光緒帝師翁同龢,咸豐朝進士、後任尚書、軍機大臣潘祖蔭,湖南巡撫、清末金石風的倡導者吳大澂,侍郎盛伯羲,國子監祭酒王蓮生等交往;為研究金石學不惜放下旗人貴族架子,認真與有真才實學的古玩商交往,潛心學習研究,有金石著作存世,後任清朝湖廣、四川總督的端方端午橋,清學部侍郎、著名收藏家寶熙等,都同黃興甫非常熟悉。這些人既是他的客戶,又是一起探討學問的朋友。

學者型的黃家三代古玩商(2)

黃興甫經營尊古齋13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基礎。清宣統二年(1910),他將尊古齋交給他的侄子黃浚掌管經營,自己安居養老。民國六年(1917)黃興甫逝世。

傑出的外語人才卻成金石文玩專家

尊古齋開張不久,黃興甫就把他一手撫養成人的侄子黃浚接來北京,送他進入“同文館”學外語,以實現他的內心中贊成維新的想法。

黃浚,字伯川,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父早亡,幼在家鄉江夏讀四書五經,17歲來到北京。奉叔父命進入同文館學習德文8年,同時兼學英文、法文。同文館開辦於清同治元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