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驚慌,縱使是發生了天大的事,也要處變不驚。”
“明白了嗎?”
昌平君羋啟急忙躬身道:“侄兒謹記姑母太后教誨。”
華陽太后微微頷首,道:“你不是有事要和哀家說嗎?”
“現在可以說了。”
昌平君聞言,面上突然多了幾抹悲傷之色,他突然跪倒在地,略帶一些哭音說道:“姑母太后,我父王他……他……”
華陽太后聞言,不禁蹙眉道:“你父王他怎麼了?”
“你倒是說呀!”
昌平君啜泣道:“我父王他……薨了……”
“什麼!”
“熊完薨了!”
華陽太后聞言,一臉的不敢相信。
良久之後,她才緩緩說道。
“熊完他比老婦我尚且還要小上七八歲,居然先走了……”
華陽太后讓昌平君站起來說話。
昌平君又道:“姑母太后,侄兒想要回楚國去,送我父王最後一程。”
華陽太后看了他一眼,卻是搖頭道:“這事還是讓羋宸去辦吧。”
“大王加冠在即,馬上就是年後了。”
“在這關鍵的時候,你若是離開了咸陽,若是真有用得上你的地方。”
“你卻不在咸陽,那豈不是白白失去了一次良機。”
昌平君聞言,臉上露出難過的神情,好似勉強答應下來。
這時,華陽太后又道:“你要是沒什麼事,就先回去吧。”
昌平君卻是說道:“姑母太后,侄兒還有一件事。”
華陽太后道:“什麼事?”
昌平君道:“姑母太后,侄兒已經找到了驚鯢的下落。”
“反正呂不韋也快要下臺了。”
“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咱們徹底將羅網在秦國的勢力給掌控在手中。”
“如此,將來做起很多事情來,也不會再束手束腳。”
華陽太后卻是冷笑道:“糊塗!”
“你忘了我和你說過什麼了嗎?”
“羅網是兇器,傷人也會傷己。”
“我羋姓一族,非到萬不得已,不得動用羅網的勢力。”
“你是將我的話都當做耳旁風了嗎!”
昌平君見華陽太后發怒了,急忙躬身道:“姑母太后息怒。”
“侄兒就是想不通,為何呂不韋可以光明正大的掌管羅網。”
“咱們手上的那兩把劍,也不是偷來的,也不是搶來的,而是宣太后傳下來的。”
“身處如此亂世,如果不能將這件兇器給牢牢握在手中,那便極有可能讓兇器朝向自己。”
華陽太后聞言,一拂袖子,在暖閣之中徘徊道:“你好糊塗啊!”
“王上即將親政。”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你動了呂不韋的劍奴,你覺得呂不韋會讓你過得去?”
“越王八劍,我們手中有兩把,呂不韋的手中有三把。”
“還有三把劍,你可知在什麼地方?”
昌平君羋啟搖頭道:“請姑母太后指點。”
華陽太后悠然說道:“那三把劍,除了一把下落不明,還有一把在趙國。”
“剩下的最後一把,就在趙姬那個村婦的手中。”
昌平君聞言,一臉訝然,道:“這……這怎麼可能?”
華陽太后道:“有什麼不可能的。”
“當年子楚在位之時,越王八劍,其中四把劍都由其親自掌管。”
“後來,子楚病危,將其中三把劍交給了呂不韋。”
“還有一把劍,則是交給了趙姬那個村婦。”
“子楚對趙姬那個村婦可真是不錯。”
“可惜,趙姬那個村婦,忍受不住深宮寂寞。”
“和嫪毐那個不知死活的東西搞到了一起,還生下了兩個兒子。”
“簡直是丟人敗興。”
“眼下,那把劍已經握在了嫪毐的手中。”
“嫪毐是什麼人,你應該清楚。”
“他雖然蠢,但的確是一等一的頂尖高手,不說他掌握著趙姬那個村婦手中的那把劍,便是他自己手中也有一把劍,那把劍雖然不在越王八劍之中,但亦是因越王勾踐而大放異彩。”
“即便是我們手中的那兩把劍聯手,也未必能敵得過他。”
昌平君羋啟聞言,臉上露出不敢置信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