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子此話一出,頓時讓四周的天人二宗之人,一個個深吸一口氣。
何為道。
這種題目,本身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便是天人二宗的任何一個普通弟子,也能以何為道來闡述出一二自己所理解的一些道理。
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自然是要靠自己所理解的道來讓別人認可。
然而,大道三千,想要用自己的道去說服別人,得到對方的認可,這無異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特別是,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乃是天宗太上長老北冥子。
這個擅闖太乙山,不明身份的葉千秋,便是在舌燦蓮花,如何能說服道心堅固無比的太上長老北冥子!
天人二宗之所以分裂,不就是因為對道的理解不同。
更何況,在場的還有這麼多道家之人,即便這葉千秋巧舌如簧,也無法同時說服道家天人二宗的所有人!
幾乎所有的道家弟子,在這一刻,都已經認為,在北冥子提出這一問的時候,這一場論道,北冥子已經立於了不敗之地!
論劍輸了,不要緊。
論道卻是涉及到了天人二宗的臉面問題,是絕對不能輸的。
這不僅僅是道家天人二宗弟子心中的想法。
便是天人二宗的所有長老也都是這樣想的。
天宗掌門赤松子和人宗掌門長生子對看一眼,還是少有的能在一件事上統一意見。
這時,觀妙臺四周鴉雀無聲。
所有道家弟子連大氣都不敢出,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葉千秋的身上。
只見葉千秋盤膝而坐,一動不動。
彷彿已經進入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玄妙狀態。
北冥子見狀,瞳孔亦是微微一縮。
他知道葉千秋很強,但是卻沒想到葉千秋居然這麼強。
在他剛剛開口的一瞬間,他就已經借用問道之言,在擾亂葉千秋的心神,想要對方跟著自己的節奏走。
一旦對方進入自己的節奏,就會被自己牽著鼻子走。
縱使對方舌燦蓮花,也最終會被他的勢所影響,最終成為這一場論道的失敗者。
但是,他卻是發現對方根本沒理他這茬兒。
在天地大勢的運用之上,對方絕對還要在他之上!
勢,本就是看不著摸不到,但又真實存在的東西。
對方既然不搭理他這茬兒,他也是束手無策。
沉靜了許久,就在眾人以為葉千秋好像都打盹了一般時。
葉千秋終於緩緩開口道:“何為道?”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根本,而莊子說道本就是虛無。”
“這二者看似衝突,其實並不衝突。”
“因為,每個人對於道的理解本就是不同的。”
“道是虛無也好,是根本也罷,皆是道的一種體現。”
“就好比我與道友在此論道,亦是道的一種演化。”
“無論我說還是不說,道都在那裡,這是你無法否認的。”
“道唯一,法萬千。”
“道既是萬物的根本,亦是虛無。”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
“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
“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老子言“利萬物而不爭”,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莊子言,是“逍遙遊”,是“齊物論”。”
“列子言,是“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是“無知也,無能也,而無不知也,而無不能也”。”
“在我看來,人是有靈眾生,道是無情無形,以有靈求無情,一則是身與道合,以有靈化為無情,二則是求一點性靈,與無情相爭,在道中烙印己身。”
“人的根基在於一點靈性,而道本身無情無形,無法接近無法理解無法描述,那麼身與道合,合的是“人”理解的“無情”之道,這個“無情”和“道”的“無情”是否同一,沒有人知道。”
“道分陰陽、四象、八卦、五行,萬物皆可在道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不分高下,人卻分高低。”
“我道在我,只要是修道之人,倒也都可稱得上為一聲道友,不知北冥子道友認為我所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