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又提議召開一系列的座談會,吃喝住都是他埋單,就是要這些專家,以他們的專業來商討自主研究跟借鑑外國技術之間的優劣。
實話說,就是這連續三天的參觀與旁聽座談會,唐歡這個飛機與汽車的外行也多少懂了一點這個時代關於中國製造的一些內幕,或者說是真實情況。
具體上,唐歡自然不知道自主研發與直接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之間有什麼優劣,但他起碼知道了一點,那就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工程師跟技術科研人員,都是個頂個的技術尖子。^^^^這些很多在蘇聯援助時代就表現突出的人才,在蘇聯撤資撤人才之後,硬是靠著刻苦鑽研精神,在原來單純模仿蘇聯的基礎上,重新走上了自主創新的路子,可以說都有一身過硬的素質,或者可以說是真正的仿造創新的大師級別,跟後來溫州小商人走盜版輕工路線根本不一個檔次。
在他們的腦海裡,從來沒有所謂崇洋媚外這個詞,有的只是技術是否先進,是否我們自己可以拿來應用,進而自主研發,如果可以的話,又要多少年才能走上自主創新之路。
透過詢問最熟悉,也最能夠把問題簡單化說清楚的的程不識,唐歡才瞭解到,原來在這些專家也分自主研發派跟借鑑技術派,跟華山的劍宗氣宗一樣。
比如自主研發派認為。很多路子不能省,國外走過的,我們也要走一遍,哪怕是小規模地重複試驗也好,透過實踐掌握足夠的資料,為以後的研發鋪路,類似華山氣宗;而借鑑技術派則認為這樣太浪費寶貴的時間跟精力,特別也是耗費太多資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外國的很多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這些技術恰恰是我們不具備的,全面引進對方的技術,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吃透創新,才能夠重新煥發青春,類似於嫁接。也可以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類似華山劍宗。
不過,歸根到底,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本質衝突。他們也都贊成自主研發是中國技術地根本之路,只不過在這路上走地過程中。應用的方法偏重點各有不同,自主研發路,更像研究院,拼內功,厚積薄發,而借鑑路,更像一個企業,講求先見效益。慢慢自己研發。
唐歡很快又問了程不識個人的觀點。他思索了再三,認為就目前來說。借鑑外國技術可以儘快形成生產力,跟劍宗一樣,前期很快能見效益。但技術這東西,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必須掌握最原始的資料資料,而這種掌握,也就意味著很多實驗資料必須親自去做一遍,這樣才能在這個基礎上走突破研發之路。換句話說,程不識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兩手都要硬,既要引進先進技術,又要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特別是生產工藝方面地投入,也要大大地重視。
當然,往深層次說,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兩個工廠製造問題,而是牽扯到整個工業產業現代化的問題,畢竟現代工業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而是一個整體,一個簡單地零部件,可能就要一系列的大規模技術跟工業底蘊的支援才能造出來。
“簡單說,要想快速發展我們的飛機跟汽車,我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對麼?”唐歡最後總結的問。
“嗯,目前來看,是這樣。”程不識點了點頭,“其實無論造飛機還是造更簡單一些的汽車,都不是引進幾個生產線就能搞好的。引進,只能生產生產線可以生產地東西,要自主研發,必須有現代工業地一系列支援,在冶金跟化學方面取得突破。比如這同樣的大眾汽車,生產線一樣,可德國原產就是比我們生產地汽車更加經久耐用,樣子也美觀大方,還更舒適,更安全。
這不是因為德國給我們的技術與裝置不全,恰恰相反,他們給我們的,都是一整套完整的技術跟裝置,只不過我們受限於工藝水平跟科技實力,我們就算吃透這些技術,也是無法短期內追上,走完全的自主研發之路。
說個最簡單的事實,德國產的汽車用鋼,比我們的鋼材要好得多,而且他們在精密加工以及材料學上也走得比我們遠,許多零部件,他們製造一個樣,我們製造又另外一個樣,這細小的差別,可能這整車效能就天差地遠。而對於飛機這種技術更復雜,材料要求更苛刻的東西來說,自然更加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做後盾。”
“唉。”說到這裡,程不識嘆了口氣,“其實,歸根到底,這汽車跟飛機,都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東西這麼簡單,他還是一個國家總體工業實力的體現。汽車還好說,暫時國內的需要還不那麼苛刻,能開就行,可大飛機不同。大飛機是在天上飛的,無論是飛機整體設計還是發動機都跟地上跑的汽車完全不同。”
“我也知道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