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鉛以外,銅和錫在我國的分佈狀況也頗有意思。北方地區至今都沒有發現錫礦。中原銅礦礦點雖多,且大都靠近夏商時期的都城遺址,但儲量很少,不能大規模開採。然而到了長江流域,不僅銅礦的儲量極為豐富,還陸續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發現了古代銅礦開採和冶煉的遺址,以及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堆積成山的大量礦渣。
其實早在商湯時期,極具戰略眼光的成湯就開始了對長江中游、江漢一帶的滲透——“(漢南)四十國歸之”(《呂氏春秋》)。甚至,更早的堯、舜、禹時期對三苗的不斷打擊,恐怕也和三苗人聚居區擁有的銅錫礦等資源有著莫大的關係!
“這一帶發現的商代遺址,除盤龍城外,見於報道的有湖北省的黃陂袁李灣、江陵張家山、漢陽紗帽山……湖南華容、石門、桃園、寧鄉、長沙以至常寧等地,也多次發現過商代青銅器。在這一區域裡,應該有商朝的的封國”
——(江鴻《盤龍城與商朝的南土》)
由此可見,殷商時期的青銅生產,實際上已經完成了面向整個中華大地的資源整合。在著名的“絲綢之路”之前,我國南方應該還有過一條以長江水系為東西幹線,經漢水、淮水貫穿南北的“青銅之路”!西南地區的這些“高放射成因鉛”,被裹挾在無數銅錫礦原料中,和來自長江中下游的銅錫礦原料一起,在這條漫長的通道上流轉,成為商王朝的國防命脈和文化基礎。而這條“青銅之路”的咽喉地帶,竟然就是巴國控制的三峽地區。
1954年的那場暴雨為我們展開一幅畫卷:南方的無數商文化痕跡,宛如眾星捧月,將燦爛的青銅之光彙集到盤龍城——這座長江流域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三千年前的商代古城,很可能就是當時商王朝設在南方的青銅原材料的加工廠、中轉站和貿易集散地。
然而,令商王武丁頭疼的是,由商王朝派出的工匠們精心建設的盤龍城,在當時來說畢竟還不屬於商王朝的轄區範圍。幾百年來,對於這座遠在南方蠻夷之地的化外之城,以及淮南、江南的各個方國,商王鞭長莫及,那些珍貴的金屬原料,也只能以通商和交換的形式運到北方。
商王朝的交易籌碼,除了那些漂亮的青銅成品器物以外,最具交換價值的,就是鹽!
山西運城切割整齊的鹽塊,在當時極度缺鹽的南方,幾乎成為一種堅挺的貨幣單位。為了獲得穩定的食鹽供給,南方諸國對商王朝一直俯首聽命,向北方進貢糧食和土特產品也慷慨大方,加工和轉運青銅原料更是十分賣力。現在,一直被商王以斷鹽相要挾而牢牢控制的盤龍城,突然出現擺脫商王朝的苗頭和傾向,唯一的解釋就是,以盤龍城為代表的南方勢力,找到了新的食鹽供應渠道,不再依賴北方的鹽源!
背靠鹽湖做了多年無本生意的商王朝,一下子恐慌起來:盤龍城找別人弄點鹽吃倒也無妨,要緊的是,從南方各地源源不斷運來的青銅礦料將從此斷絕。已經深入到中原文明的各個領域、成為商王朝實力最重要基礎的青銅產業,面臨嚴重威脅。甚至,佔有資源優勢的南方,在逐步擺脫商王朝控制後,將很快迎來一段飛速發展的時期!
殷商建立的情報體系,此刻開始發揮作用:盤龍城的異常反應,似乎跟它與三峽一帶的頻繁接觸有關。站在最古老的山川地圖前,武丁將一雙銳利的眼睛,瞄準了西南方向的巴國,以及巴國東南、踞三峽門戶的虎方。這些傳說之中的“琶裰��保�⒉�逞危��倍笫刈懦そ��賴難屎恚�俏髂賢��笸ㄍ�性�厙�謀鼐��貳�
巴國和虎方,已成商王朝的心腹之患。
懷璧其罪
資源,永遠是國家發展最基本的要素。資源的受制與反制,是國家之間矛盾的根源。
最近的例子就很典型:西亞一帶無比豐富的石油資源,竟然成為海灣各國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系列災難的源頭。這在無形中深諳了中國古代的一句名言: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春秋左傳&;#8226;桓公十年》)
——平民百姓本來沒有過錯,卻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此時的巴方,雖然疆域仍不固定,但其勢力範圍,已經擴大到長江中游的大片地區。這個體制很不完備的軍事酋長國,牢牢控制著這裡極其豐富的鹽泉資源。
其實,連他們自己都難以想象,他們腳踏的這片群山之下,鹽礦藏量是何等的驚人!
“……處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萬縣鹽盆,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鹽礦資源,最引人注目。萬縣鹽盆,橫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