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不足為奇。
為官以後,陶澍還娶了桃花江女子賀氏為副室,在桃花江楊家坳建有住宅,名“陶宮保第”,至尚存。那時的陶澍春風得意,有《詠賀氏夫人》詩為證,“桃花含笑休甘霖,眾說江花美絕倫。今日妄從堤上過,為何人不看桃林?”在桃花含笑的美景裡,人們不去欣賞桃花,卻注目著陶澍身邊這位美人。看看,美女伴英雄,何等光耀,喜悅愛慕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txt小說上傳分享
關於水:隱逸性靈顯智慧(9)
陶澍“愛屋及烏”,在桃花江浮邱山,捐巨資整修真武祖師大殿,在大殿上親筆題寫“萬民生福”匾額,把道光帝所賜御筆“印心石屋”,摩嵌於浮邱寺。陶澍知恩圖報。呂翁辭世後,暗中接濟幫扶呂翁後輩,並將戴氏,也提了個三品官,以軍功超授副鎮。數年後戴某衣官煊赫,返祖歸家。離棄陶公的崔氏,拄著杖拐在路邊乞討,打聽戴氏因陶公而發跡,求戴某傳話陶公,重來敘舊,被戴趕走。崔氏是晚號哭,怨自己眼淺命酸,自縊而亡。陶公初戀黃氏,亦幾經變,家徒四壁。陶公歸裡後,念及舊情,賙濟銀子50兩。黃女愧悔難當,整天抱著銀子流淚。不想一時失手,被人偷走,一時氣湧,上吊而亡。聞知此事,陶澍有些黯然,便攬下了黃氏後人的撫育權,算是對初戀情人的慰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湖湘育有高產雜交稻,養有江豚與白鰭豚。水草養眼代表湘女的桃江美女們自是多情,如出水芙蕖,辣焰纏綿,同時也不乏善解人意,心靈手巧。
桃花江出產美女除上述水土環境,還有個地理因素。桃花江是個南北交匯、東西融通的多民族地區。南京城裡的太平天國這些美女們,戰敗後全被搶運回湘。周揚夫人吳淑媛的祖父,當年的長江水師提督吳家榜,一人就帶回了八個美女回桃花江。又由於普遍喜辣,辣椒有助代謝,所以湘女們大多身段婀娜。面板好了,身材好了,再加上淳樸民風及湖湘文化的影響,使他們有了小處與鄰為善、大處憂國憂民的胸襟。
詩人李白來桃花江踏青,實則是踏美女來的。農民兄弟汪倫送別時還攜著個淚眼蒙朧的桃江妹。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給汪倫留了詩,感謝他的全方位招待,依依不捨,他說要去鄰江邊上的桃花源,看看那個陶淵明。
沅水的魚
他們是沅水的魚。
湘西山峻,沅水水美。沅水上游的辰溪裡有兩條魚,沈從文(1902—1988)與黃永玉,一個表叔,一個表侄。
湖南人經世致用,湖南人相信風水。大人物現身,是順應風水的。兩位大師,一個著墨,一個染色,一個文學大師,一個畫壇巨匠,因沅水的煅打,因沅水的穿透。
綠色的衣裳,裹著苗條的身段,有些清瘦,然風韻十足。滿載山貨和藥材的商船,或竹或木的排筏,氣派豪華的官船,兩岸的桐油簍,吊腳樓裡的歡歌笑語,碼頭翹足迎候的人群,河坡青石板鋪就的臺階,青磚灰瓦的大宅院,木製的樓,雕花的窗,上翹的簷,閣樓裡的乾屍,哀怨的古箏聲……
這是曾經的沅江,沈從文的沅水,黃永玉的沅水。
沈從文,湘西鳳凰人,一個有著漢苗血統的湘西人,中國“鄉土文學之父”,誰說又不是一條喜歡在沅水中游走的魚呢。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古老的渡船被驟然陡漲的山洪捲走了,事關邊城風水的白塔坍塌了,憂傷懼怕的爺爺死了,苗族古老的歷史鏈斷了。爺爺葬在傾圮的白塔後面,剩下孤獨的翠翠在等待——“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或許……幸福會在這無休止的等待中降臨麼,不得而知。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溫溫軟軟,絲絲入扣,圓潤豐盈。正是這種沅水“中流的平靜”,一股暖暖的柔情,毫無滯礙地浸潤著每一個人的血液,使每一個走過20世紀的中國人,多多少少有了些許水的特質。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關於水:隱逸性靈顯智慧(10)
沅水的魚,柔情與剛強相濟的魚!
“我心中似乎毫無什麼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麼愛著,十分溫暖地愛著!……我看到小小漁船,載了它的黑色鸕鷀向下流緩緩劃去,看到石灘上拉船人的姿勢,我皆異常感動且異常愛他……”
這是一條“智者樂水”的魚。
沈從文最具魅力的作品都是在水邊完成的,他是湘西清澈而溶融多種礦物質養料的沅水中的魚——“我情感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