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多嬌……多麼稱,多麼潤,多麼俊俏,多麼筠……”“我也不愛瘦,我也不愛肥,我要愛一位像你這樣美,不瘦也不肥,百年成匹配。”這就是桃花江水沐浴出來的桃花美女!

桃江合水橋人郭純貞就是桃花江的絕色美女,稱詩、書、畫“三絕才女”。郭純貞為明末賢臣,江西巡撫郭都賢之女。清代文人夏鼎在《郭貞女梅節古筆筒歌》裡贊她,“謝家道蘊左家芬,元紅朱落嫣蘭薰。二八含悉寫黃娟,春風掩映梨花面……”桃江美女,臉應呈“桃花色”,怎麼是“梨花面”?細細想來,這“梨花面”也許在理——“再見是夭桃枝上的黃手帕,蒼白(梨花色)是顛沛流離的雪花膏(‘雀斑’)。”現代詩人如是說。郭純貞自幼隨父浪跡北京、江西等地。李自成、張獻忠揭竿後,郭純貞跟隨父兄折回故里泗裡河鄉石門村。謝純貞善水墨工筆,山水人物,繪畫“秀而雄”,名震湖湘,“收藏者,珍如拱璧”。她繪景題詩,詩畫相映成趣,令人讚歎。純貞10歲時,由父親許婚黔國公沐天波的兒子沐忠亮。兩人相愛至深,但還沒來得及完婚,戰火便燒到湖南。沐忠亮效忠唐王,率殘兵經廣東入緬甸,後客死異鄉。純貞空守著那份愛情,誓不婚嫁,後落髮為尼,法名聯本,每日青燈黃卷,老死在高橋黑石村。“驛梅驚別意,堤柳暗傷情”,這是她當時的心境。郭純貞的字畫真跡一無倖存,但詩多有傳承。她的文字再現了國亡家破的背景下,一位女人的哀怨與不幸。她把樸實的美,純真的愛存留人間。她與他父親在詩畫上自成一派,史稱“西風學派”。 txt小說上傳分享

關於水:隱逸性靈顯智慧(8)

清廷重臣陶澍(1779—1839)耕讀在桃花江畔,其人生如桃花萬朵飛。陶澍隨教先生的父親就讀桃花江畔10餘年,後隨父同在嶽麓書院進修,全靠書院山長的助學,以及陶家母親為人家磨豆腐掙來的錢維持生計。這般窮酸,陶澍酒照喝,牌照打,桃花運照樣來,真讓人一頭霧水。

陶澍的初戀是位黃姓少女。黃姑娘是桃花江有名的美女。正在熱戀中,半路上卻殺出個吳員外。吳員外想黃姑娘作“繼室”,於是重金開路,取得了黃姑娘父親的支援,接著又做過了黃姑娘母親的工作。起始黃姑娘還猶豫了一陣,眼下現實讓她作出理智的決策——退婚。對此,陶澍頗像局外人,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末了說上一句:“再美的秀色,吃到肚裡,排出來的還是大便!”

身處“美人窩”,不愁沒芳草。黃姑娘前腳出門,崔氏姑娘後腳跟上了,而且是地道的“桃花美煞”。這次陶公速戰速決,草草拜堂成親。成功“升級”後的陶公,理應打住自己嘴饞手癢的壞習。然死不改悔,一如其初,俟到了年底,人家都置了年貨準備過年,他卻整天困在牌桌上。崔氏不願與老公一起喝西北風,流著淚懇求放她一馬,讓她另謀生路。陶澍勸崔氏忍著點,說自己鴻運就在跟前,說不定還是一品呢。老婆說她命中只有八個米,這誥命夫人還是讓人家好了。於是兩人好說好散。

貴人自有天相。靠占星術發家的呂員外,為人尚俠仗義。呂員外有個家僕戴氏,因賭酒結識了陶公。經戴氏牽線,陶澍被引見給呂員外。初遇陶公,員外眼一亮,說陶澍耳薄,早年貧窮,印堂大紅大紫,中年運交桃花,“木形人”,官運亨通,為輔國之材。這話不久,桃花運再次光臨陶澍,他與一竇姓少女好上了,就差口袋裡沒銀子。呂員外聞陶澍如此這般,便讓戴氏充當媒人,俸上“50金”,權作聘禮。竇姑娘家靠賣豆漿致富,年已30,當屬超大齡姑娘,臉上也雀斑點點,但決非“豆腐西施”。陶澍重手一出,3天后竇姑娘就進了陶家門。

說來也怪,婚後第二年,陶澍與父親同場競技,陶父仍舊落榜,陶澍中舉。舉人後的陶澍,在湖北謀了一份知縣候補的公差,算是生活有了保障。其後半工半讀,4年後進士及第,官至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與鹽運使,主宰清廷半壁江山。陶公任上詩書畫樣樣精通,留有《印心石屋詩集》、《印心石屋文集》等。

陶澍原名含雨,字子霖,號雲汀。澍、雨、霖、雲、汀,名字扔得水出水,家人祈盼他為民造福,潤澤蒼生。陶澍做到了,其一生以範公“先憂後樂”為執政理念,抗洪救災,興修水利,治理漕運,倡辦海運,一切與“水”有關。

女兒是水做的。桃花江遍地青山秀水,溫暖溼潤,水土含有礦高強物質,對補充人體微量元素有益。江畔礦泉含氡,氡泉能使女性光澤靈動,面板白皙,色若桃花。這樣的水做的女人,不是美女就怪了。

陶澍親水,桃花運接踵而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