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毛主席年紀也大了,他還要為六萬萬人操心,我只爬爬山,裝裝弩,算得什麼!如果多打一隻虎,也算是為社會主義多盡了一份力”。
在1958年後,年過七旬的陳耆芳仍不肯休息,“生產大躍進的高潮,席捲全國……71歲的陳老頭子更坐立不安了,看著年輕的小夥子半夜三更,點著汽燈,翻山過坳,去挖山土,他也披起衣來,拿著弩摸進山去……”但是此時山裡的老虎已經很少見了,書裡再次讚頌打虎英雄們的功績:“沒有老虎在山坡,挖起土來唱起歌……唱得規劃早實現,唱得農民幹勁多。”
對於上個世紀50年代這場“虎患”的原因,書中這樣解釋:“解放前,由於國民黨的敲詐勒索,明欺暗奪,那些靠打老虎為生的人,用生命換來的錢,總被洗劫一空,於是打老虎的便一年少一年,虎豹卻一年多一年了。真是:苛政猛於虎,虎伴苛政生。這就造成了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嚴重虎患。”
書中還認為,“土地改革進度慢,虎是地主的大幫兇”,因為地主的山林雖然分給了各戶農民,但是地主家的“守山虎”卻開始到處吃人了,打掉地主和地主的“守山虎”,都是進行“土改”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急迫需要。
但就在耒陽“虎患”幾乎完全消除的時候,在湖南、貴州交界處的通道縣,發生了一次極為罕見的“百虎圍村”事件。
1957年9月的一個下午,通道縣高坪村,一個位於雪峰山麓,人口不滿百的小村莊,突然被近百隻猛虎團團圍困。老虎無視村民的火堆和鑼鼓,將村莊圍了三晝夜,最後衝進村裡,將所有牲畜洗劫一空,還叼走了一個小女孩。
“打虎英雄”的時代命運(4)
沒有人能夠理解“百虎圍村”這樣令人詫異的事件,這事已經完全超出了常識。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老虎乃是一種領地性極強的動物,特別是雄虎,它們每一隻都要佔有相當大的一片領地。在這片領地上,它們也許走上很久都不會碰見另外一隻老虎,如果有其他老虎要與它爭奪領地,勢必要發生一場惡戰。
通道縣政府趕緊向鄰近的貴州、湖南各地的獵手求援,其中就包括陳耆芳。沒過多久,華南虎就從通道縣消失了。1964年,湖南最後一支打虎隊解散,此時全湖南獵殺的華南虎數量早已超過了600只,華南虎在全省範圍都很少見了。
不僅僅是在湖南,在貴州、江西、廣東、福建等其他地方,經歷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這一場打虎熱潮後,華南虎很快銷聲匿跡了。
重慶自然博物館動物學專家胥執清曾對建國後各地捕殺老虎的情況做了一個統計:在建國初期,有超過四千只華南虎生活在南中國的山林裡,之後,隨著獵殺高潮的到來,湖南省在1952…1953年獵殺了170只華南虎;江西省在1955…1956年獵殺了171只;福建省在1955…1964年獵殺了334只。
這三個省份由此成為當年獵殺華南虎最多的省份。胥執清估算後認為,在1950…1960年,全中國至少獵殺了3000只老虎,其中絕大多數為華南虎。
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南方各省對華南虎的獵捕數量逐年下降,從一個省就可以每年獵捕50只以上,下降到只能獵捕到寥寥幾隻。1974年,全國的捕虎數量下降到14只。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中後期,多數省份已是無虎可獵了。
那些僥倖逃過獵殺的華南虎此後也只能苟延殘喘了,胥執清認為,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全中國的華南虎數量只有建國初期的1%。因為難以再見到華南虎,耒陽人對這種曾被他們稱為“湘南虎”的老虎也就慢慢不再關注。“1958年開始全民大鍊鋼鐵,山上的大樹都被砍光了,到哪裡去找老虎?”耒陽林業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說。
華南虎,這個曾廣泛分佈在華南、華東、華中、西南乃至西北的老虎亞種,就這樣走向了消失,在它們的身後留下來的,是寂靜的山林。■
從1952年起,湖南各地紛紛成立打虎隊。其中僅僅在耒陽,以“當代武松”陳耆芳為隊長的打虎隊,在短短7年間就打到猛虎168只。
1950年,“土改”開始後,湖南各地掀起了開墾野嶺荒地的熱潮。同一年,為防野豬、水鹿到新開墾的田裡“偷”莊稼,中南軍政委員會發出指令,號召獵手上山捕殺野獸,打死野豬獎谷一斗,打死水鹿獎谷二斗。
後來人們推斷,是生態鏈的破壞導致了餓虎下山。首先是“土改”後對山林的大規模墾荒導致了野豬、水鹿等動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