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陽和耒陽周邊地區廣為人知。楊澤芝來到夏塘,拜訪了陳耆芳,並帶他到縣城。

當年年底,耒陽各界在縣政府禮堂召開了打虎隊成立大會,陳耆芳被公推為打虎隊隊長。凡參加打虎隊的隊員,政府每月補助300斤糧食。

■ “為民除害”

就在陳耆芳帶著打虎隊隊員在叢林裡四處追捕老虎時,有關“虎患”的訊息仍不斷從湖南各地傳來。沅陵、新化、安仁、通道乃至長沙嶽麓山,湖南數十個縣市都報告了老虎傷人的訊息。

時人的反應是“老虎集體瘋了”,但是當時沒人仔細想過這場“虎患”的真正原因。後來人們推斷,是生態鏈的破壞導致了餓虎下山。首先是“土改”後對山林的大規模墾荒導致了野豬、水鹿等動物的覓食地減少,不得不與農民爭奪莊稼。接著,炎陵等地對野豬、水鹿的地毯式圍獵又導致了老虎沒了口糧,讓老虎不得下山覓食或遠走他鄉。

陳湘然則認為,當時湘南的“虎患”之所以最為突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建國初期的湘西在進行剿匪戰役。持續不斷的槍聲和炮聲使得湘西的華南虎向湘南轉移——這和國內外虎豹專家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的結果有一致之處,那就是當一個地方的人群活動強度過大時,老虎會選擇“搬家”。在部分程度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湖南的“虎患”首先從炎陵開始,卻在耒陽鬧得最為嚴重——炎陵的“全民狩獵”使得當地的老虎不得不到鄰近的耒陽一帶做“客”,導致1952年時耒陽的老虎數量比以往更多,引發了更為嚴重的“虎患”。

各地消除“虎患”的辦法都是快速成立打虎隊。從1952年起,湖南各地陸續成立一千多支打虎隊,耒陽打虎隊是其中的一支大隊伍,在剛成立時即有隊員近百人。陳耆芳自己帶了11個人,除了自制毒箭,還有政府提供的武器裝備,“人人配子彈”。他們首先到夏塘和周邊的鄉鎮搜尋虎跡,設定陷阱,等待機會。

陳耆芳可以根據老虎的腳印判斷它的活動規律。雖然說任何一隻老虎的活動都很謹慎,但是在陳耆芳這樣的獵手面前,它們無處可逃。短短一年時間,陳耆芳就打了40多隻老虎。

每次打虎行動結束,縣長楊澤芝就在縣城為他們召開慶功大會。身為打虎隊隊員所得的物質鼓勵,以及接踵而來的“為民除害”、“征服自然”等各種榮譽,讓打虎隊更加熱情高漲。耒陽附近的安仁、永興等縣的精幹獵手聞訊也都紛紛趕來,加入陳耆芳的打虎隊。耒陽打虎隊的“戰鬥”範圍就更加廣闊,耒陽周邊地區以及和鄰省交界的區域也成了這些打虎隊的圍獵場。 txt小說上傳分享

“打虎英雄”的時代命運(3)

到1959年時,陳耆芳和他的打虎隊已經“消滅”了138只猛虎,消滅的野豬、麂子等動物則更多。1956年時的一份“記功薄”這樣描述陳耆芳和他的打虎隊的功績:

“全隊消滅虎豹105只,野豬132只,山牛(水鹿)2頭,麂子2157只,箭豬203只,狐狸415只,兔子376只,害鳥1612只。”當時的文章稱讚打虎隊:“他們用自己的機智、勇敢,保護了人們的生命,保衛了農業豐收。”

輝煌的戰績讓陳耆芳聲名遠播。1955年時,陳耆芳還應邀到韶山打虎,用毒箭放倒了一隻400多斤的老虎。

如今在耒陽夏塘鎮,提起陳耆芳,凡是年紀稍長者,對他的故事仍是津津樂道。鎮上85歲的郭鳳蓮老太太說,她年輕時上山砍柴,見到4個老虎幼仔,以為是小貓,就抱下山來。陳耆芳見了,說這是小老虎,於是他提著小老虎上山,設下陷阱,成功地誘捕了“老虎婆子(雌虎)”。

■ 華南虎退場

“土改”結束後,各地農村進入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接著又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那個熱情高漲的年代裡,作為保護農業生產的模範,陳耆芳接連受到了多方面的獎勵:1955年,他成為耒陽縣的打虎英雄;1956年,他代表耒陽打虎隊出席了郴縣(今郴州)專區的勞模大會;1957年,他出席全國農業勞模會,“戴著紅花,到了北京,見了毛主席,上了天安門……”;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以他的事蹟為內容,出版了《打虎英雄傳——記打虎英雄陳耆芳》,這本書屬於當時湖南的“先進模範人物叢書”,與陳耆芳一同入選這套叢書的,還有養豬模範、獸醫模範、開山鑿石模範、供銷社幹部模範。

在那本書中,陳耆芳被描述成一名解放前與土豪做鬥爭,解放後努力保護農業生產的模範農民戰士,他在書中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