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九又多在前線,遂請李盛鐸任民政長,出理民事;李初不敢答應,後在梁善濟勸說下,始消除疑慮。
二、山西光復 三路出兵
根據閻錫山的決定,姚以價、張瑜、劉漢卿分任東路軍、北路軍、南路軍總司令,分別向娘子關、大同、河東進軍。
東路軍於10月29日黃昏開往火車站。先由標統張煌偕兵乘車前面探路。後由姚以價率大部軍隊跟進。1911年10月30日天明,張煌等到達娘子關。除留一部守關等待姚以價等大隊人馬外,其餘人在飯後攻佔娘子關東南約15裡的晉冀險要通道——舊關。原守舊關的清軍是從平陽府調來的太原鎮巡防隊的一哨部隊。哨官申洪吉。民軍前進到舊關附近,哨兵聽到動靜,即鳴槍報警,民軍停止前進,佯稱自己人,不要開槍。少頃,不見動靜,遂繼續前進,到得關址,已無一人,原來申洪吉已率部逃逸。民軍據關以後,遙見清軍騎兵一隊由東向關而來。這時,張煌也到舊關,親自率領護兵王建安、戴鳳臣、龔玉山等鎖上關門,準備迎敵。清軍接近關前時,民軍一陣排槍,嚇得清軍騎兵掉轉馬頭,落荒而逃。10月31日(初十日)天明以後,守關士兵正在整修工事,張煌命令說,前面五六里處的清原平是個要緊關口,遂派右隊隊官尹太鈞率本隊前往防守。這時,姚以價也來到娘子關,他巡視陣地,勉勵官兵緊守崗位。駐守清原平等地的官兵,因當地人煙稀少,清原平只有兩戶人家,沒有糧食可賣,只能在地裡拔蘿蔔充飢。直到11月2日(農曆九月十二日),張煌才從舊關送去兩駱駝大米,據說這是截獲的清軍軍糧,同時還送去小鋼炮一門。舊關則配備了一門英國造的九尺長的大炮。至此,民軍在山西的東部門戶娘子關和舊關,以及它們的前進陣地乏驢嶺和清原平,駐守妥當,嚴陣以待。
北路軍於11月1日奉閻錫山的命令,由一等副官張培梅、四標標統張瑜率第1營、第2營共1000餘人附炮隊200餘人向代州和龍泉關進軍。此時,以崞縣為中心連同附近各縣的同盟會員,也都在積極準備起義。續桐溪、李嵩山利用巧妙方式奪取大同鎮總兵王得勝向雁門關運送的200枝槍支,乘勢攻進山陰縣城,開啟監獄、放出犯人,又率眾攻打應州。西社村是同盟會員續桐溪的家鄉,這裡群眾革命情緒相當高漲。11月20日閻錫山請續桐溪到太原議事,決定成立忻代寧公團,由續任團長。續由太原回到崞縣,迅速與附近各縣同盟會聯絡,令他們帶領民團在崞縣原平鎮集中,並令弓富魁就地在下層群眾中進行招募,弓很快召集起1000多人。11月23日,公團成立,領導機構相應組成:團長續桐溪、副團長康佩珩、參謀趙三成、糧臺督辦趙丕廉、五臺縣分團長康佩珩兼、定襄縣分團長賀炳煌、崞縣分團長邢斌丞、繁峙縣分團長任湧、寧武縣分團長丁致中、靜樂縣分團長武澤霖、忻州分團長王樹侯、統領弓富魁、左翼游擊隊長史宗法、趙承綬、右翼游擊隊隊長賀炳煌、任湧、總團部衛隊續範亭、續廷梅。公團成立後,由於士兵多系農民,遂動員陸軍小學堂學生趙承綬、張德樞、宮寶衡、續培梅、續廷梅、王靖國、李伯平等擔任下級軍官及教練員。不久這支民眾武裝奉閻錫山令配合張瑜所率北路軍,北取大同。在公團成立前兩天(11月21日)張瑜所率北上民軍在原平與續桐溪、弓富魁等相會。雙方議定分三路進兵直搗大同轉取歸化之方針:中路出代州攻雁門,東路出繁峙攻胡峪口,西路出寧武攻陽方口。24日,決定續桐溪、弓富魁率剛剛成立的公團東出繁峙。27日,張瑜率部對代州城發起攻擊。開炮轟擊一陣,民軍由東北城角登城,守軍逃往雁門關,部分投降民軍。同日,西路攻佔寧武。28日,進駐陽方口。29日,公團抵繁峙。12月2日,公團以左翼游擊隊的前鋒,越鐵角嶺北出茹越口。時茹越口清軍調往雁門關,只有一個班駐守,遙見公團大隊人馬,即落荒而逃,公團未發一槍即出佔茹越口。12月4日,公團神速趕到懷仁縣。時大同在同盟會員李德懋、李國華、劉幹臣等人的領導下已於11月30日舉行起義。清廷派駐宣化等處的毅軍陳希義部開赴大同進行*,12月4日抵達陽高縣。張瑜和忻代寧公團團長續桐溪聞訊後,決定由續率公團馳援大同起義軍。公團遂立即由懷仁出發向大同前進。陽高、懷仁距大同均為80裡,兩軍於12月5日分別從駐地出發向大同進發。清軍中午到達,但不敢直入大同城,而駐於城東八里的古城村。公團下午在南門外則由大同軍政府都督李國華等迎入城內。於是,與清軍展開了40多天的攻防戰。
南路軍由3標標統劉漢卿率領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