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且不難在軍政機關之舉措,而難在民政機關之籌備耳。所謂民政籌備,必須配合國民教育之普及,國民實業之發達,地方警察之完全,地方自治之實行,官吏職任之專一。所謂良好之精神,就是養成最後十五分鐘之精神。此精神由人民忍苦耐勞之體力與捨生取義之心理合組而成之。此二者之鍛鍊在軍中,其所以能受此鍛鍊之素養者,在民政也。民政方面如何完成此良好之精神,一在國民武德教育,一在社會敬軍風尚。精神物質,兼營並進,軍力方可自強,國力方可日固,無論攻守,始能操必勝之左券。
袁世凱聽了之後,當面囑咐閻錫山寫成詳細檔案提呈。閻錫山回到太原,當即寫成完整計劃和一本軍事問答呈報北京總統府,請袁世凱稽核採納。
據閻錫山回憶:
我於四年二月應袁總統之召赴京述職,此時正是日本提出二十一條件不久之時,我見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時,梁對我說:“總統準備三年後打日本,著我主財政,唐質夫(唐在禮字)主軍事”。我復詢諸唐,一如梁言。我對梁、唐都說:“兄等應該勸阻,不可將總統促居爐火。”他們雖同情我的看法,但他們以為內裡的人不好說話,最好由外邊的人說。我當時並不是不同意抗禦外侮,認為打日本須有能打勝的力量,否則輕言實足以招損。我見袁總統時曾特地向他陳述:我們應以備戰而止戰,以強兵而睦鄰,萬一國家權利不得已而決裂,須切實有戰勝他國之把握。……他聽了之後,囑我寫一檔案提出。我回晉後,即本我的主張寫了一個軍事問答,送呈採據。
閻錫山所寫的軍事問答,也即《軍國主義譚》,1915年7月中旬印製成冊,分發全省各機關學校閱覽,廣泛流傳。全書採用問答體、共13問,約2萬餘字。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媚袁固位 侈談軍國主義(2)
《軍國主義譚》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強國的意義是什麼?閻認為,“近世政局變遷、環球現象有二大公例:一是小國不適應於生存,故土地兼併,軍事擴張;一是貧國不足以獨立,故生計侵略,爭圖自衛。然則,既小又貧的不強,那麼既大而富的就算是強嗎?這又不是。既小又貧,當然難強,若治理得好,便能達到強的地步,如日本之崛興,就是一例。如治理不好,便很難強起來,如印度淪為殖民地,即是明證。蓋大小貧富,一半是原質生成,但強弱純屬於政治作用。現在要說明強國的定義,當先從國之由來上談起,方才容易明白。”國之由來為何?閻認為,“初生之民,弱肉強食,個人競爭,歷史已久,進而為群與群競,群競久而治群法立,這是國之雛形。再進而有土地,有人民,有主權,三者俱備,國之制因之而成。自有了國以後,遂成為人類競爭的最高團體了,所以國家乃為這一方的人民抵抗那一方人民侵奪自己生命財產的組織,而成為一個戰爭的基本團體。”從古今社會的對比上,閻得出結論說,“古代為軍政社會,凡一切軍政上設施,都成為發達軍事之補助。今世為產業社會,凡一切軍事上設施,都成為保護產業之補助。”過去以簡單軍事立國,“現在當以包羅永珍的軍國主義立國。近世所謂工商政策、殖民政策、關稅政策,一切產業上之設施,無不以軍國主義是尚。所以如欲競爭於世界,舍軍國主義莫屬。”那麼,什麼叫做軍國主義?閻認為“政府以軍國為政策,教育以軍國為教育,社會以軍國為組織,便是真正的軍國主義。”閻和別國比較後,還強調說,“以近世各列強之政治史以觀,其內政外交,莫不以軍事為根蒂,內政為作戰之預備,外交為作戰之手段。無事時則軍容相持,日人所謂武裝和平;有事則興國以戰,德人所謂鐵血主義。不如此,則國權不張,國力不固,國家的經濟政策不能發達,國民的生命財產,也不能保護”。又說,“自十九世紀以來,地運轉移,全球交通,以前視一國為天下世界者,現在一國僅為世界的一個單位,彼界此疆,爾詐我虞。處此時代,國界纂嚴,世界大同無期,萬國仲裁虛設。至所號稱為強國者,實則半文半野之團體也。其對內則通商惠工,立憲自由,有最文明的法律;對外則連橫合縱,興兵構怨,有極野蠻之行為。……所以國為人類之競爭最高團體,軍國主義者,國家實以軍事為立國之基準也。”最後他得出結論說,“立國之道,如專講人道平等,而為純粹的文明國,必不適存於現今之世界,專講黷武窮兵,成為純粹的野蠻國,也不適存於今之世界”。“今日之時代,乃國家已進文明,而世界尚在野蠻之時代也,必須採軍國主義,以備戰而止戰,以強國而睦鄰,至因國家權利,不得已而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