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同宗”了。再“淵兮”(迴歸)第七識的“我執”,就進入了第八識(藏識)。第八識是前七識的“源頭”,也是一切極性世界和極性事物的本源。再回歸第八識就進入道的非極性世界(一真法界、真如實相、如來藏),亦即純資訊的世界。不管從“萬物”迴歸,還是從“萬事”迴歸;不管從內(主體)迴歸,還是從外(客體)迴歸,都可以逆溯到共同的本源(道衝),這就是“淵兮似萬物之宗”的真實含義和存在。

在道的本源沒有主客(主客合一),內外一統,無二無別,究竟一相,了無差別,故無人我、時空、生滅、大小、方圓、高低、長短、男女、雄雌等極性觀念,這就是“萬物之宗”的“道衝”的語言表達。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首先是老子給我們指出了從“有欲”(銳和紛)的認識入“無慾”(和光、同塵)的認識,才能認識更深層次的狀態和屬性(無慾觀其妙)。因為在大宇宙的演化中(資訊→能量→物質),使我們遠離世界的本源狀態,使我們在紛雜的識念中不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應該追求的?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幻的?不認識老子講的道,不明白“境是心,心是境”,不瞭解全境是自心所現之境,不知道是“自心現量”的機制。因為我們就沒有智慧來認識這些問題。老子講只有“無慾”才能觀其妙,“有欲”只能觀其徼,現在我們都是有欲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都處於極性觀念的支配下,按極性規律運轉的人。這樣的人遠離非極性的道,潛隱了道體無私、無慾、無為、自然的“本性”和“常住妙明”的靈光智慧,卻顯化了極性識唸的“本能”。由這種極性識唸的“本能”(貪慾妄想,私心雜念)覆蓋了“萬物之宗”的道體之靈光,使我們失去了認識道(實相)的智慧。於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觀其道的微妙存在,如何才能明曉道的本來面目。“挫其銳,解其紛”就是老子給我們教授認識道的方式和方法。老子要我們去掉極性的觀念、識念,極性的作為,因為我們極性的識念、觀念,對於非極性的平等一如的道來說都是“銳”。“銳”就是極端,就是極性。凡是極性的東西,老子都叫銳。“銳”了就不能清靜平等,就不能無起無伏,就不是常數,而是極性化的波濤盪漾的變數。水清則月現,“虛室”則“生白”,定能生慧。狂濤駭浪之中水不現月,人在極性識唸的颱風巨浪中,無法開顯自性的靈光智慧,怎麼去認識“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道呢?!

“銳”的極性波濤隱沒了水原本清澈透明的寂靜,所以“銳”就是寂兮寥兮的道的“妄”。“挫其銳”就是要把這個極性的鋒芒砍掉,恢復道體清靜本然的面目,現出“常住妙明”的靈光,也就是轉識成智的過程。有“銳”就不能顯真了,有“銳”也就不平等了。所以“挫其銳”,把高出的尖凸的部分挫掉,損有餘(波峰)而補不足(波谷),就清淨平等了,也就把我們的識念轉化掉,轉極性之識為非極性“本覺妙明”之智,就回歸本源了。

“解其紛”就是把我們從遠離“道衝”的愚昧、愚痴的迷網中解脫出來;挫其銳是除粗妄(粗極性觀念),解其紛是清細妄(細極性觀念)。“銳”是顯態,“紛”是隱態。老子要我們從自己的雜念、妄想、執著、侷限、愚昧、紛亂的纏繞認識中理出頭緒來;從私心雜念、貪慾妄想的痛苦中解放出來,從主客、能所,見相的抽象極性和細極性中透悟過來。“挫其銳,解其紛”落實到人性上就是打掃錯誤、淨化心靈、完善人格、增益智慧、昇華境界的過程。只有排除識妄的細極性、打掃惡業的粗極性、心靈淨化的本性漸露、人格完善的心態平衡、才能顯露自性的靈光智慧(般若智慧)。

“和其光,同其塵”是指什麼呢?和光同塵是指轉識成智後,道的靈光智慧得到開顯,從而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並由此實現瀟灑解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認識道的本源狀態,還要認識道的演化狀態,最後要把本源之根和演化之末整體的來看待,因為本末都是道,道無處不在處處在。非極性的道在紛雜的極性事物中體現著它的屬性。無限極性事物的總和就是非極性,非極性的屬性在無限的極性事物中體現出來。道的屬性在不同的相和用中時時體現,道隱含在“光”和“塵”中。“挫其銳,解其紛”你才能認識“道”,你認識到一切都是“道”演化的產物,一切演化產物的相和用都不同程度的體現著“道”的不同方面。翠竹黃花無非是道,山河大地盡是道體。有這個認識的時候,就能體相用一如。“和光同塵”是認識了道、開顯了道的靈光智慧的一種表現,也是智慧道德的昇華。“和光同塵”,也和惠能講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